在黄河西岸的千年古城韩城,一座承载着《史记》文脉的图书馆,正以党建为笔,以文化为墨,书写着新时代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创新答卷。他们以党建为引领,深度融合业务发展与文化服务,通过创新组织建设、深化服务内涵、拓展服务网络,为基层文化单位提供了“党建强、服务优、群众赞”的实践路径,党建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充分彰显了基层党组织在文化振兴中的引领作用。
一、强化组织建设,筑牢党建根基
支部示范引领——司马迁图书馆党支部以“五星级党支部”为标杆,通过规范化组织生活、高质量“三会一课”以及民主生活会制度,全面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党支部书记、馆长田丽同志作为省党代会代表,带头学习贯彻党的政策精神,结合图书馆实际工作,以《道阻且长,行则将至》为题,分享党建引领经验,强调“模式创新”与“服务群众”的重要性,树立了基层党建的标杆,有效推动党建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
党员先锋模范——司马迁图书馆以“司图话初心”为党建品牌,开展“小讲堂·大学习”,设立“党员示范岗”,激励党员干部在阅读推广、基层服务中发挥模范作用。在“我为群众办实事”活动中,党员志愿服务队依托流动图书车深入企事业单位、乡村集市,为干部群众提供文化服务,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
二、深化“党建+”融合,打造特色品牌
创新服务模式——司马迁图书馆以“党建引领,文旅融合”为思路,探索“图书馆+景区”“图书馆+民宿”等跨界合作模式。在古城、梁带村、党家村景区等设立分馆,将阅读空间嵌入旅游场景,形成文旅融合新亮点。并结合景区特色,开展读书分享会、非遗体验等活动,打造文旅融合全民阅读品牌,有效推进行走阅读、休闲阅读、全民阅读和文化的传播,让文旅融合更亲民。
品牌活动矩阵——以以党建为纽带,自主策划组织“司马大讲堂”、“全民讲史记”、“悦在司图”、“小鲤鱼故事会”等特色品牌活动。利用“4·23世界读书日”、“9·28陕西省阅读文化节及传统文化节日,联合全市各相关部门举办形式多样的全民阅读活动,通过经典诵读、公益讲座、朗诵大赛、优秀读者表彰等形式,满足广大市民群众多样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城市文化生活品质。
三、服务基层民生,践行社会责任
延伸服务网络——司马迁图书馆积极构建总分馆制服务体系,建成镇(办)、部门、企业等覆盖城乡的21个分馆及多个流通服务点,推动“一卡通借通还”服务,实现资源下沉,进一步拓展我市公共文化服务空间,年服务读者超28万人次,图书外借量达20余万册次,已实现了从昔日门可罗雀到一座难求的华丽转身,成功打造为市民畅享阅读、汲取知识的“打卡地”,成为全省县市级公共图书馆的标杆,深受市民群众的普遍欢迎和一致好评。
助力乡村振兴——在“党员示范岗”机制激励下,党员干部全年下沉基层开展服务,通过流动图书车“赶大集”、四送六进等活动开展,流动图书车已累计行程万余公里,将科技、养殖、党建等各类图书送至田间地头。老党员党正印感慨:“过去借本书得跑几十里,现在文化大集月月到村头,党的温暖送到了心坎上!”
四、党建引领文化,赋能城市发展
打造文化地标—-在司马迁图书馆的一楼大厅,文化长廊滚动播放党史学习教育宣传,综合阅览室设立党史阅览专区,青少年、少儿阅览室开设“红色文化”专区;公共区域的“史记名言警句”展览,延安、西迁等精神标识的宣传、习近平总书记经典语录桌签等等;线上微信平台持续推出的“红色故事绘”系列党建专题;杜鹏程专著陈列馆落成开放,都为学习先进事迹,讲好韩城故事开辟了新场所,让地方文化“看得见、摸得着、传得开”,用心守护着一座城的精神根脉。
服务区域战略——围绕“华彩渭南·书香韩城”目标,司马迁图书馆先后加入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渭南市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关中平原城市群图书馆联盟等,承办各级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工作会议,在展示推介韩城悠久历史文化的同时,为区域文化合作提供交流平台。
如今,这座以司马迁命名的图书馆,正以“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助力韩城“小城逆袭”战略,让文化灯塔照亮黄河沿岸的乡村振兴之路。
(供稿:韩城市司马迁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