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柞水县将“破解难题弱项”作为重要命题,紧盯破解基层党建“六不”问题,围绕“生态优先、产业升级、发展提速、城乡共美、实干兴柞”发展思路,把组织工作放在全县大局中思考和谋划,突出在关键部位整合力量、策划项目,发挥党的功能,带动各项工作奋勇向前,用高质量党建项目赋能高质量发展。
一是围绕经济发展谋引领项目。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精心策划中台村等一批特色鲜明、效果明显的党建示范村和“千万工程”示范村、红色美丽村庄“提亮”工程等项目,成功创建金米村、朱家湾村等4个省级乡村治理示范村,全国秋季“村晚”示范展演走进朱家湾村,牛背梁、金米被纳入中国延安干部学院现场教学点计划和省离退休干部教育基地。在经济发展中实施“党建加强班”项目,通过支部主导谋划、干部包抓到点、党员示范带动三方发力,牛背梁度假山庄、秦岭花间境盘活蝶变,盘龙中药配方颗粒、金耳三产融合等项目实现当年投产,年度重点项目观摩排名进入全市前三。
二是围绕乡村振兴谋产业项目。把贯彻落实“小木耳大产业”重要指示与“千万工程”“三联三强三促”活动相结合,与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相贯通,在产业链堵点环节、薄弱部位,选准“小切口”,策划支点项目,推动产业链延伸、品牌培树,乡村振兴行稳致远。在木耳产业发展策划实施“支委联产业、党员联农户”项目,将党支部建在产业园区、党小组建在产业链上,党员和能人与群众结对子,探索“农业+旅游+康养”经营法,做精一产、做强二产、推动一二三产的融合发展,建成西川、金米两个现代农业产业园和柞水木耳U型产业带,组建乡村旅游、木耳、中药材、水果、电商等7个党小组,累计带动9000余户稳定脱贫,户年均增收8000元以上。金米村党支部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三是围绕民生需求谋服务项目。紧盯群众“急难愁盼”,策划实施一批兜底性、便民性服务项目,让群众暖心、舒心,切实发挥党在基层“凝聚群众、服务群众、引领群众”的“神经末梢”作用。街道社区聚焦老年人群体,创新实施“三餐暖心·三员示范”党建项目,量身定制“美食套餐”“文娱套餐”“养生套餐”,引导老年人主动进小区、进家门、进楼栋参与矛盾调解,当好社情民意收集员、政策法规宣传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实现了“老有所乐”与“老有所为”相得益彰。在农村,聚焦群众身边小事思考问题,按需解决问题,实施“党政带动、支部推动、党员促动、党群互动、群众行动”工作模式,创设小发屋、小浴室、小学校、小舞台、小广场开展“五小”服务,用党员干部‘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群众‘幸福指数’,助推实现“村净、户美、业兴、人和、民富”美好画卷。
四是围绕应急处突谋示范项目。坚持“把党旗立在工地上,支部建在项目上”,在急难险重现场,实施“党建+项目建设”模式整合人、财、物等资源,把党的力量第一时间投递到项目建设一线,建强组织堡垒。在“7·19”暴雨洪灾发生后,迅速启动应急预案,实施“党小组+党员突击队”项目,聚焦就业、产业、村域建设“三项重点”,组建党员突击队,带动群众从“防汛员”就地转化为“救灾员”,丹宁高速水阳段桥梁垮塌应急救援、保障善后、配合调查等工作高效完成。国网柞水县供电公司党委成立张思德共产党员服务队,镇村供水公司在防汛救灾一线成立临时党支部,高效完成“7•19”灾后供水、供电、通讯恢复,全县上下G211、S519等多条主干道快速修复,26处集中供水工程建成投用。
五是围绕阵地建设谋提标项目。坚持把党建活动阵地党建功能与服务功能深度融合,以推进支部阵地建设提标工程为抓手,完善工作机制、优化功能设置,实现办事有速度、工作有态度、服务有温度。在移民小区聚焦易地搬迁群众关心关注的生活、治理、就业等难题,开展“实施‘3+’强三联·推行‘3-’解三难”项目,采取“支部+便民联动、党员+群众联心、物业+工厂联合”的方式,盘活231亩季节性闲置撂荒土地,打造“一站式”小区服务平台和就业驿站,建成红白理事服务中心,实行积分管理运营“微菜园”,有效破解搬迁户“稳住难”、小区“管理难”、群众“发展难”的问题,为全县做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工作创造了经验,提供了模板。在机关,通过实施党建项目化,打造了多个机关党建项目示范点,有效解决机关党建“标准不高”“融入不深”难题。
供稿:柞水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