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眉县坚持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紧盯组织保障、减负赋能、联合共治等关键环节,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着力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格局。
聚焦组织保障,提升基层治理“战斗力”。夯实基层组织基础。深入实施“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和软弱涣散村党组织整顿,63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完成提升改造,建成市级“四美”红旗村26个,“四型”社区3个,33对党组织结对帮扶先进带后进,5个软弱涣散村(社区)整顿提升。扩大红色引擎覆盖。推进基层党组织向物业、商圈、新兴领域等延伸,逐步实现红色资源共建联建,提升明润物流园、滨河商业街、华东上海城等商圈党建联盟品牌,扩大县猕猴桃园区、常兴工业园、经开区等企业党组织覆盖,推动基层党组织向小区楼栋、村小组、协会等触角延伸。拓展为民服务功能。选优配强党建指导员,鼓励退二线、退休干部到商圈、企业、物业等从事党务、政策咨询、矛盾化解等便民服务工作,推进民生服务事项一线下沉力度,拓展“一站通办”“分类代办”等服务内容,实现近办快办一次办。
聚焦减负赋能,提升基层治理“执行力”。服务事项精简瘦身。梳理下沉服务事项47项,规范村社区工作机制任务清单14项,严格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厘清权责边界,减轻基层负担。明确“3+8+5”考核事项准入退出制度,精简考核内容33项。基层力量不断充实。选育447名村级后备力量亮诺履诺、“揭榜挂帅”“轮值主事”发挥作用,选派127名驻村干部助力乡村振兴建设,规范干部流动管理,清理借调干部32人,有效保障基层工作力量。网格体系不断完善。科学划分974个综合网格,配备348名专职网格员,引入楼长、快递员、外卖员等担任“微网格员”,形成“镇街+村社区总网格+居民小区(村民小组)一般网格+微网格”的网格组织体系,统筹民政、残联、医保、退役军人事务等力量逐步实现“多格合一”。
聚焦联合共治,提升基层治理“影响力”。激发一线自治活力。以“一约四会”为纽带,发挥业主委员会、红白理事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禁毒禁赌会等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作用,吸纳乡贤、新农人、退休干部等参与基层治理工作,对42个村村规民约进行完善修订,景贤社区荣获全省“枫桥式”人民调解委员会,金渠枣林村等3个村被命名为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推动治理资源下沉。积极推广“三议三办四公开”“板凳会”“院落会”等议事做法,健全完善居民点单、社区派单、部门接单工作机制,常态化开展爱心帮扶、纠纷化解、隐患排查、卫生清洁等活动。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巩固“五社联动”“万企兴万村”等工作成果,支持爱心企业、成功人士助力基层产业发展、就业帮扶、公益事业等,推动社会资源联动发力,持续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的基层治理新格局。
供稿:眉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