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安康持续推行第一书记“组团服务”

哪里有需求,团队力量就注入哪里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2-18 08:55 作者:陈玮

1月11日,在汉阴县“第一书记组团行 汉阴好物迎新春”优质农产品展暨美食文旅推介活动中,第一书记向市民推介汉阴特色农产品(资料照片)。受访单位供图

在安康市宁陕县河堤东街年货市场,龙王镇第一书记“组团”帮乡亲卖年货,帮助销售农产品。

旬阳市18名第一书记在“第一书记组团行 新春好物带回家”活动现场,积极进行特色农产品宣介。

这一幕幕,是安康市第一书记以“组团服务”促进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的缩影。

“春节前,安康市各地第一书记‘组团’上阵,开展110余场年货、特产销售活动,促进农民增收。”2月12日,安康市委组织部副部长汪光林介绍。

安康市探索实施第一书记“组团服务”模式,将第一书记资源在县域内进行整合,推行“组团服务”,释放第一书记的聚合效应,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优质资源 科学配置

“为破解第一书记力量分散、工作合力不强等问题,安康市以县(市、区)为单元,采取‘1+N+X’模式组建第一书记服务团,构建起上下衔接、左右贯通、内外互补、集成联动的服务体系。”汪光林介绍。

安康市各县(市、区)和安康高新区、恒口示范区分别成立1个县级总服务团,负责第一书记“组团服务”的牵头抓总、协调推进、督查指导,各镇成立镇级服务分团,整合驻村队员等其他驻村力量,每月召开联席会议,共解发展难题。

镇级服务分团根据第一书记专业背景、兴趣特长、行业特点及帮扶单位优势,组建产业技术指导、项目策划包装、产品销售推介、人居环境整治、矛盾纠纷化解、法律政策宣传等服务工作组。

汪光林表示,服务工作组有针对性地开展党建指导、产业发展、乡村治理、政策宣传、便民服务等工作,让第一书记精准“嵌入”乡村振兴全局,在乡村振兴主战场大显身手。同时,第一书记立足本单位年度帮扶举措及个人掌握的帮扶资源,建立项目、资金、培训、技能等供给清单,各镇、村结合实际梳理出需求清单。

镇级服务分团定期收集汇总、实行动态管理、按需统筹调配供需清单,将优质的资源配置到适合的地方。

创新方式 实干担当

汉阴县城关镇三元村是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村里长期保持小事不出组、大事不出村、矛盾不上交。

邻近的中堰村在扩建设施农业产业园时,运输车辆不慎将渣土撒落到三元村农户胡兴国的耕地里,导致引水堰渠堵塞,影响正常耕种。

三元村第一书记李建军知悉情况后,主动同中堰村第一书记邓耀林沟通此事,与当事人胡兴国积极协商。当事人同意协商方案后,一桩潜在纠纷就此化解。

此外,李建军、邓耀林还带领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在横穿两村的汉漩公路沿线开展人居环境整改,定期评选和美庭院示范户并给予积分,积分可在爱心超市兑换商品。

安康市通过丰富载体、创新形式、健全机制,向内部挖潜力,从外部激活力,促进团内资源融通、信息互通、协作畅通,激励第一书记主动作为、提升服务质效。

紫阳县饶峰镇第一书记服务分团结合各村帮扶需求,定期到村“问诊”,为各村提供全方位技术指导、项目支持等服务,围绕镇域特色产业,积极搭建协同推进、共建共享平台。

据介绍,该服务分团主动靠前服务,制定产业发展、环境整治、基层治理等方面具体工作措施15条,已全部推进落实。

村村合作 “抱团”发展

石泉县良田村第一书记牵头组织成立预制菜产业技术服务组,联动全镇5个村发展预制菜产业,促进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和群众增收致富。

汉阴县漩涡镇水稻种植历史悠久,4个村的第一书记组建服务工作组,对接大米加工企业并达成合作,不断延伸产业链,带动村集体和群众增收。

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按照“一人资源、全团共享”原则,团内要素互换、困难互帮、资源互补。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问题、哪里有需求,团体力量就往哪里注入,区域统筹、一体推动乡村振兴各项工作落地落实。

截至目前,安康市12个县级总服务团、142个镇级服务分团、415个工作组形成供需清单4538项,解决民生实事1289件,帮助2.54万余人就业,开展产品销售活动584场,实现群众增收5873万元。

安康市委常委、市委组织部部长韩晓晖表示,第一书记“组团服务”模式牢牢扭住强村富民这个目标,通过对第一书记个人及派出单位的政策、资金、项目等资源进行统筹调配,促进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提升,进一步增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