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河县针对基层党建困点、难点、重点问题,不断拓宽新思路、探索新想法、提出新举措,着力建强村级战斗堡垒,育好基层党员队伍,把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乡村振兴动力。
探索“组团服务”,凝聚第一书记合力。为进一步整合驻村资源,探索实施第一书记“组团服务”模式,实行第一书记“一镇一团”,建立“1+11+X”工作模式,推动第一书记统筹联动,开展联席会议、交流观摩、比武打擂、阳光村播等活动408场次。实施“一书三单”挖潜力,组织第一书记选派单位和村级党组织签订共建共治协议书,镇村建立“需求清单”,第一书记结合帮扶单位优势和个人资源提供“资源清单”,镇级服务团合理调配对接形成“项目清单”,将优势不同的选派单位提供的资源统筹使用,有效推进资源整合。结合驻村“四项职责”,组织第一书记共过组织生活、共享帮扶资源、共抓社会治理、共解就业难题,实现党建联建、产业联创、乡村联治、实事联办。
探索“青苗计划”,挖掘后备力量潜力。为有效破解农村后备力量不足瓶颈,探索实施“青苗计划”,建立“4555”机制,即,内选、回请、交流、选派4种方式拓宽渠道;全面摸排、资格审查、实地考察、集体研究、建档入库5个步骤严把入口;定期分析、定向培训、定人帮带、定岗锻炼、定责跟踪5定机制精准培育;联动管理、明晰权责、全程评估、动态管理、激励保障5项措施强化使用,闭环选育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212名,平均年龄为33岁,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78%,具有本地化、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培育成熟的村级后备力量在各自岗位上为带动村级发展贡献力量,去年以来,参与兴办社区工厂15家,发展市场主体28家,有力推动了乡村振兴。
探索“书记领题”,激发头雁队伍活力。实施“项目推进+闭环管理”模式,推进“书记领题”抓党建,针对党建工作重难点、基层普遍反映、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等,采取“规定+自选”形式和支部评、党委审、县级定的方式,指导全县26个党(工)委书记、365名党支部书记申报确定“书记领题”项目600余个。制定“书记领题”责任清单,建立分析研判、联席会议、一线指导、量化评价4项机制,采取随机抽查、交叉调研的方式,动态掌握项目进度,下发提醒清单20余份,及时督促整改问题。通过探索,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机制,解决基层党建难点痛点问题15项,培育打造党建示范点18个,一批“书记领题”项目发挥出典型示范效应。
探索“链式管理”,提升村级干部能力。建立村干部选拔任用、教育培养、监督管理、激励保障“链式”管理体系,实行“履职体检”“末位淘汰”制度,调整2名不胜任的村党支部书记,管好育强村级“头雁”。会同相关部门对届中调整的31名村(社区)“两委”干部人选进行资格联审,严把入口关和审查关。组织部分村党组织书记赴南京大学参加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培训班,实现了更新理论、开拓视野、拓宽思路的目的。举办全县乡村振兴干部专题培训班,将全体村干部纳入培训范围,邀请省委党校、市委组织部等省市领导专家集中授课,有效提升村干部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
供稿:白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