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寒冬访村

——柞水县灾后恢复重建见闻
来源:陕西日报 发布时间:2025-01-24 09:13 作者:甘甜 苗雨蒙

“前段时间我搬进新家了,新房子住着安心舒服。”1月21日,柞水县红岩寺镇张坪村村民王云良说,“政府还发了取暖炉、棉衣、棉被、米面油等物资。”

2024年7月19日,王云良家的房子因洪涝灾害损毁。按照相关政策,灾后,他领到各项救助补助资金10余万元。拿着这些钱,他买了一栋二层小楼。

去年汛期,陕西多地发生洪涝灾害,全省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组织各方力量有力有序推进灾后恢复重建工作。近日,记者来到受灾严重的柞水县,实地探访灾后恢复重建进度、受灾群众过冬情况。

让群众住上安全舒心房

“去年9月中旬我就开始选房了。装修好,通通风就能搬家。”记者来到下梁镇嘉禾移民安置小区1号楼2单元201室冯开奇家时,他正忙着装修新房。

冯开奇在营盘镇丰河村的房屋因洪灾倒塌。得知移民搬迁安置政策后,他选择购买嘉禾移民安置小区的房子,每平方米由政府补助1500元。

“我们拿出移民安置小区的存量房源,供受灾群众购买居住,同时按照‘原籍管理林和地,社区管理房和人’的原则,为入住的受灾群众及时办理居住证,解决孩子入学、就医报销等问题。”柞水县移民(脱贫)搬迁工作办公室干部宋杰说。

结合受灾实际,柞水县明确移民搬迁安置、就近选址新建、购买剩余房源、危房修缮加固等多种安置方式和资金补助标准,让受灾群众自愿选择适合的安置方式,并根据受灾情况发放危房改造、应急恢复重建、农房保险等方面的救助补助资金。其中,选择城区移民安置点现有房源安置的,每平方米补助1500元;选择镇区移民安置点剩余房源安置的,每平方米补助1000元。除享受每平方米的补助,符合条件的,还可叠加享受救助补助资金。

记者从柞水县住建局了解到,截至去年12月21日,柞水县488户危房倒房户全部安置到位。其中,213户C级危房改造任务全部完成;275户D级危房住户中,178户选择移民安置、97户选择选址重建。

“对无法入住、正在重建房屋的受灾群众,政府提供临时过渡住房或发放为期半年的租房补贴,保障群众安全温暖过冬。”柞水县住建局副局长田小华说。

提升基础设施防灾能力

在张坪村党群服务中心附近,一处水毁路段已完成修复。记者观察到,路基挡墙由原来的浆砌片石改成了混凝土浇筑。商洛市公路局柞水公路段段长李明成解释:“混凝土墙体结构更坚实牢固。”

记者从柞水县交通运输局获悉:为有序推进水毁路段修复,柞水县累计投入施工人员7000余人次、机械设备1269台次。目前,211国道柞水段完成修复投用;全县一般性水毁修复工程全部完工;重大水毁修复工程正在办理相关手续、建设混凝土搅拌站,开春后便可动工。

受洪灾影响,红岩寺镇10个村(社区)水利设施受损,群众面临吃水问题。柞水县组织人员多次深入镇村一线调研,掌握村民诉求,在修复原有供水设施的同时,对设施进行优化调整,保障供水质量。

记者从柞水县水利局了解到,在恢复供水设施方面,柞水县规划布局农村供水设施工程26处,累计铺设供水管道122.3公里,新建截渗坝27处、蓄水池26个,同时采取措施强化水质监测,确保群众喝上干净水、安全水。

农业生产有序恢复

灾后重建中,生计问题是一件大事。2024年12月20日上午,在张坪村的一处农田,机器轰鸣,两辆挖掘机紧锣密鼓地平整土地。村党支部书记汪祖锋说:“当时,村里沿河道的农田都被洪水冲毁了。现在,我们抓紧时间整平底层土,再把表土回填,保证开春后能正常耕种。”

洪灾中,杏坪镇党台村木耳基地的管理房、抽水井及大棚棚膜、遮阳网等受到不同程度损毁,大棚内地面被10厘米至30厘米厚的淤泥覆盖,大棚外的排水渠里也灌满了淤泥。如今,一座座大棚已盖上新的遮阳网,棚内的淤泥被全部清理,棚膜和地膜也已全部更换,棚中的钢架被重新加固。

“我承包的大棚里各项设施已经修好了。”党台村村民党彬说。

记者从柞水县农业农村局了解到,该县已累计修复1088亩轻度受损农田,正在修复1283亩中度和2343亩重度受损农田,加固圈舍1.6万平方米,修复大棚106个,推动灾区农业生产逐步复苏、持续好转。

责任编辑:魏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