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记者走进铜川市王益区川口社区“益小光”红色驿站,雨伞、医药箱、热水器、充电器、打印机等便民共享物品映入眼帘。小小的驿站,可为外卖配送小哥、快递小哥、网约车司机等群体提供暖心服务。
王益区全面摸清辖区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分布情况,整合辖区相关职能部门力量,紧盯不同领域、不同职业群体的差异化需求,将红色驿站与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党群服务站、红色物业、爱心驿站合并打造,实现一室多用、阵地共享。
“‘益小光’红色驿站地理位置优越,群众买菜的间隙就能找社区工作人员唠唠自己的烦心事。”川口社区党委书记李菊样说,“为了更加有效地服务群众,社区还开展了‘益小光’进小区、进家庭、进企业、进门店活动,解决居民搬迁、护坡修缮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形成了流动的党群服务站。”
近年来,铜川市坚持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精细化服务,推动党群服务阵地布局更加合理、机制更加健全、功能更加丰富,努力把党群阵地建设成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坚强堡垒、服务党员群众的“红色家园”。
结合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铜川对全市435个村(社区)分类定标,“一村(社区)一策”制定优化提升方案,更加注重服务空间集约实用、开放时间便民利民。一大批“司机之家”、社区食堂、儿童托管中心、微型电影放映厅、舞蹈书法教室在党群服务中心建成使用,实现阵地“供给”与群众“需求”相匹配。
宜君县宜阳社区设立“家门口红色服务工作站”,由志愿者、网格员轮流坐班值守,为辖区居民提供社保、教育等方面的17类服务事项,实现居民“小事不出小区、服务就在身边”。
“‘家门口红色服务工作站’是基层党建工作的最前沿。我们因地制宜,为工作站增添了养老托育、日间照料、家政便民、健康服务、体育健身、文化休闲等服务功能,设置了调解室。”宜阳社区党委书记蒋婉蓉说。
龙凤苑小区居民王红梅每天都会来宜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在跑步机上运动一会儿,到按摩椅上揉揉腰,坐在大厅看看电视。“白天孩子们都去上班了,这里人多热闹,有人陪伴不孤单。”王红梅说。
宜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设有书画室、文娱室、康复理疗室、理发室等功能区。蒋婉蓉说:“每天,社区都会派两名工作人员照看老人。日间照料中心投入使用以来,满足了老人茶余饭后休闲娱乐、聊天陪伴等需求,一站式服务‘圈’住了辖区居民的幸福生活。”
铜川采取“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网格(小区、村组)党群服务驿站”模式,以党群服务中心为中枢,辐射打造网格片区、住宅小区和村组党群服务点,延伸服务触角,在435个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基础上,打造200余个网格(小区)、村组党群服务驿站和红色驿站,让党员群众就近活动议事有去处、就近服务办事有阵地,实现群众的需求在哪里,服务阵地就覆盖到哪里。
阵地作用发挥得怎么样,管理是关键。
铜川持续深化服务内涵、创新服务方式,坚持把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服务党员群众“主阵地”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第一站”,健全完善党群服务中心管理制度,营造便民利民、开放共享的服务环境,实现“人常在、门常开、事常办”,积极推行延时服务、预约服务、上门服务,推行代办帮办机制和“接诉即办”等做法,广泛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娱乐和便民服务活动。2024年,铜川各级各部门依托党群服务中心开展政策宣讲、教育培训4500余场次,举办“村晚”、趣味运动会、邻里文化节等活动2600余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