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眉县聚焦明晰权责、精简考核、基层治理,有力推动基层减负,切实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
聚焦明晰权责,开出基层减负“好处方”。成立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领导小组,县委常委会专题研究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审定《2024年持续推进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措施》,进一步细化明确减负具体举措。印发《眉县村社区工作事务“三项清单”(试行)的通知》,常态化梳理新矛盾、新问题、新情况,建立工作事项准入制度和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厘清村社区权责边界,减轻基层负担。明晰权责强服务,聚力在牌子事项“做减法”、阵地赋能“做加法”上下功夫,坚决清理基层组织“滥挂牌”问题,全县先后摘掉“滥挂牌”761个,有力推动村级责权一致、责能一致。
聚焦精简考核,用好基层减负“靶向药”。精细考核指标,修订完善目标责任考核办法,删减镇街综合执法改革、省级生态示范县创建、省级“万企兴万村”行动典型县创建等7个考核事项,2024年市考指标体系涉及经济指标17项,涉及实事项目指标9项,以考核“瘦身”为基层减负。严控检查频次,加强统筹调度,整合基层党建、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度目标任务等内容开展督查调研2次,确保基层把更多精力放在干事创业上来。优化考核方式,探索创新“实地考察+测评谈话+正向激励”相结合的考核方式,推动数据共建共用,切实为基层减负松绑。
聚焦基层治理,打好基层减负“强心针”。坚持化零为整,以点带面、全面提升,切实推动整治工作从解决“一件事”向办好“一类事”延伸。办好“为民服务十项实事”,开展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欠账“清零”行动,通过“一中心+多驿站”服务用房配建移交等方式,城区6个社区阵地面积全部达标。推行“三议三办四公开”工作法,印发“微治理”清单5期,解决群众反映的教育、医疗等问题48件,滨河社区“板凳议事”做法在省市多个媒体刊载。同步实施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村一品”工程,充分发掘村庄的文化底蕴、经济潜能,改造提升村级办公阵地20个,将红色书角、便民服务点、猕猴桃服务窗口等元素整体融入,真正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为有温度、聚能量的党群“连心桥”。
供稿:眉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