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延安市宜川县:推行“双微”服务做实社区“双报到”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4-12-20 11:11

近年来,宜川县聚焦“双报到”实效性不强、服务群众针对性不足、基层治理互动性不够等问题,探索推行“机关党组织到社区认领实施微项目、机关在职党员认领实现群众微心愿”的“双微”服务,建立“项目心愿收集、研判立项、引导认领、签约实施、跟踪问效”的闭环工作机制,为加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提供了有力抓手。

精准建立“双微”清单。深入了解群众所需所急所盼,建立群众心愿清单。主动摸排。发挥4个社区总网格、76个基础网格、256个微网格、781个楼栋(单元)四级网格体系作用,社区工作者、网格员、楼栋长常态化走访群众小区、巷道住户、辖区商户企业等,发现收集群众心愿320余条。科学筛选。由街道党工委统筹,经社区“两委”班子会议综合研判,对收集细化的421个“微心愿”进行审核,综合评估“微心愿”合理性,对不切合实际的67个“微心愿”,主动与群众沟通协商,合理确定“微心愿”,确保“微心愿”具有可操作性。分类入单。把审核后的354个“微心愿”中,涉及便民服务设施改善、活动阵地提升、社区活动举办、捐赠慰问等4大类135项共性需求纳入“微项目”清单,涉及孤寡老人、困境儿童、残障人士等3大类219项个性需求纳入“微心愿”清单,确保群众诉求有落实、不遗漏。

高效实施“双微”服务。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为”,以“双报到”为载体,推动资源与服务有效衔接,切实解决群众的困难事、烦心事。精准化匹配。由县委组织部牵头,结合“双微”服务清单,组织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到联系社区每年认领1个以上“微项目”;在职党员干部到居住地社区每年认领1个以上“微心愿”。建立认领台账,明确推进措施、完成时限、责任人等,确保354个服务事项有人管、有人办。多元化帮扶。由社区干部点对点入户联系,适当增加帮扶党员数量,吸纳社区群众、社会组织等各类主体广泛参与,针对患病老人、事实孤儿等特殊群体,采取“组团式”“结对式”“菜单式”等服务模式,按需定制帮扶团队,最大限度满足群众需求。常态化实施。对当下能实施、近期能见效的,迅速行动、抓紧落实;对需要长期坚持、具有长远效益的,街道统筹协调常态化实施,让群众持续受益。截至目前,全县共完成巷道硬化、安装充电桩等“微项目”118个,各类特殊群体“微心愿”156个。

多方评议“双微”成果。坚持把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双微”服务成效的重要标准。及时跟踪回访。建立“微心愿”认领实施跟踪回访制度,社区通过电话、座谈、走访等方式,对“微心愿”“微项目”达成情况进行定期回访,全面了解“双微”服务办理情况,确保“双微”服务质效。公开评价公示。建立由街道社区主导,县委组织部、党员代表、群众代表等多方参与的民主评议小组,对已完成的“微项目”“微心愿”,在社区“回音壁”、公开栏、微信群等进行公示,收集群众反馈的意见建议,切实将群众诉求落到实处。纳入考核体系。将“微项目”评价结果作为机关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把“微心愿”评价结果反馈相关单位党组织,纳入党员积分管理,作为年度民主评议党员、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形成环环紧扣、接续用力的良好局面,持续提升党组织精细化服务能力和城市治理水平。

供稿:宜川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