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华阴市坚持把“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作为提升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总抓手,精心谋划部署,紧盯“目标”、突出“分类”、狠抓“进位”,形成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的良好氛围,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进步、成效显著。
“一个目标”系统谋划分层施策。紧紧围绕“一强五好”目标,夯责任、强措施,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引领力、凝聚力、战斗力。按照“一类”抓示范、树标杆,“二类”抓推进、促提升,“三类”补短板、强弱项的目标,分层施策,35个村实现晋档目标。“一类”村达到47个,占比41.2%,“三类”村党组织降至5个,占比4.3%。
“四个强化”夯实党建工作基础。一是强化示范引领。围绕“一强五好”目标评选“一类”村党组织21个,打造党建示范片区3个,形成“点、线、片”示范体系,35个村实现晋档目标。二是强化“头雁”选育。大力选派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干部到村任职,选派61名党员干部到乡村振兴“五类村”村任职,选派12名选调生、8名优秀年轻干部到镇村“先锋岗”挂职锻炼。举办4场次基层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活动,晒成绩、亮实招、找差距、促提升。三是强化“归雁”引育。建立乡贤能人信息库,组建农技人才工作室和助农振兴服务团,建强人才链,引进农业产业专家13人,培育致富带头人164名,新型职业农民286名,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四是强化“雏雁”培育。持续从致富带头人、返乡创业人员、新型职业农民等群体中动态培养后备力量324名,分两批次将30名优秀村干部和后备干部纳入专业化管理,落实“四岗五级”薪酬保障,为村干部队伍备足“新鲜血液”。
“三个提升”推进党建工作提质效。一是提升为民办事服务能力。优化党群阵地建设,规范村级组织和工作机制挂牌,简化9类35项服务流程,持续为“大车”减负。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管理,为“小马”赋能,先后组织村党组织书记、驻村第一书记、致富能手到江苏镇江、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地培训学习,受训140余人次,不断增强村干部引领发展能力和为民服务水平。二是提升基层治理水平。突出“三治融合”,建立以村党组织为战斗堡垒的“一核多元”乡村治理体系,创新实践“四社一站”治理模式,入选《陕西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案例选编》。三是提升集体经济发展质效。实施村级集体经济重点扶持、典型培育、消薄培强“三大行动”,按照资源禀赋、发展模式、产业定位等因素,通过“村企联建、产业联盟、产品联销”等方式,深化村企融合,深挖增收潜力,实现村集体经济收入5万元以下村基本清零,50万元以上村增加到12个,村集体经济收入逐年增加。
(供稿:华阴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