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潼关县人民检察院以“三有”争创活动为抓手,创新工作理念,挖掘特色亮点,推动检察业务工作精准发力,办案质效有力提升。
强化业务水平,打造精品案件。以做实案件质量主要评价引领为主线,以提升案件办理质效为目标,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全面加强新时代法律监督工作。一是刑事检察工作提质增效。认真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促进更高水平法治潼关建设,依法打击惩处各类刑事犯罪,营造良好法治环境。利用侦监协作办公室对公安机关侦查活动进行监督,制发社会治理类检察建议,规范侦查行为,成效显著。二是民事检察更为精准。聚焦涉农民工欠薪领域,采取“支持起诉+诉前和解”模式,为24名农民工追回报酬46万元。与14家单位建立民事支持起诉工作协作机制,构筑起特殊群体权益保障防线。三是行政检察工作逐步做实。探索行政违法行为监督新模式,出台《关于建立“府检”协作工作机制的方案》,以更加“硬核”的检察智慧推动法治政府建设和法律监督工作迈上新台阶,实现“检察监督+依法行政”双向衔接新格局。四是公益诉讼检察工作稳步推进。在全省率先设立了生态环境检察部,协作推行“刑事打击+公益诉讼+警示教育+生态修复”四位一体办案模式,下设黄河、秦岭2支生态环境治理办案团队,强力推进生态环境检察工作。该做法被最高检《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检察白皮书(2018-2022)》刊载。五是检察自侦工作创新突破。以“规范线索移送,强化案件研判”为抓手,忠实履行刑事执行检察职责,积极稳妥开展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线索发现、挖掘、研判、移送等工作。配合市院查办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案件3人,在全市检察机关刑事执行工作推进会上介绍了经验。
加强队伍建设,激发干事活力。持续加强检察队伍建设,实现干警从专业型向复合型转变,有效激发全体干警干事创业、奋发有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一是优化队伍结构。配备6名80后副科级中层干部,中层干部平均年龄由之前的52岁缩短至35.5岁,进一步提升队伍活力。二是提升队伍素能。通过潼关检察大讲堂、主题党日、党组中心组学习会等,多形式、分层次、全覆盖开展业务培训、政治轮训,着力锻造检察铁军。三是强化队伍担当。健全完善“平时考核+年终考核”常态化考核机制,做好各类检察人员全员、全时、全面考核评价,让检察干部思想政治表现、遵规守纪情况、工作业绩贡献值、参与学习情况得到客观公正的评价,努力营造想担当、愿担当、能担当的干事创业环境。
加强文化建设,提升精神动力。深化检察文化品牌建设,大力实施“文化育检”工程,以检察文化“软实力”提升检察队伍整体“硬实力”。一是新媒体宣传更加丰富。持续加大正面宣传力度,守好网络意识形态宣传阵地,讲好新时代检察好故事,传播检察正能量。微博、新媒体头条号、新媒体矩阵被评为“陕西检察新媒体50强”;头条号获评2023年度陕西省政法新媒体优秀账号;《检察日报》《西部法制报》《渭南日报》等纸质媒体刊登信息宣传稿件43篇。二是办案故事更加生动。突出高质效办案主线,加强以案释法效果,让检察办案故事进入大众视野。以支持起诉案件为原型拍摄的微电影《薪愁》在第七届平安陕西“三微”比赛中荣获三等奖。三是文化氛围更加浓厚。积极组织开展“全民阅读书香检察”、检察官和你一起读、主题演讲比赛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营造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先后获得“省级职工书屋先进典型”“渭南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等荣誉。
深化品牌建设,擦亮潼检成色。坚持把品牌建设作为促进自身工作、提高素质能力的有效途径,以品牌建设为着力点,发挥以点带面作用,带动工作创新发展。一是“向阳花”未检品牌纵深发展。围绕未成年人检察工作重点,依托未成年人法治安全教育基地,持续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法治安全教育,先后获评“陕西省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市级“维护青少年权益岗”。二是政治与业务相融合,打造乡村治理品牌。在驻村帮扶中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推行“党建引领三治融合”工作思路,助力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形成乡村治理品牌。该做法被《法治参考》第15期刊发。三是突出地域特点,深挖特色品牌。创建“四知养正气潼检护清平”潼关检察文化品牌,深化“四知”内涵,突出“潼检”特色,以清正廉洁的内心外化为司法办案实践,以检察履职守护一方清平。
(供稿:潼关县检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