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白水县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组织部长会议精神,坚持以党建为引领,突出农村和城市两大板块,推动党建引领强村富民、基层治理向纵深拓展,持续将党建“软实力”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硬支撑”。
聚焦“源头活水”,抓实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坚持把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作为重要抓手,着力破解村干部队伍建设“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等突出问题。一是拓宽渠道,在“选”上下功夫。紧盯35岁以下的外出务工人员、在家从业致富能手、优秀党员、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五类人群”,通过人才自荐、联名推荐、组织推荐等形式,建立后备干部人选台账,实行村后备干部政治审查机制,把愿意为群众办事、能够挑起村级经济发展重担、办事公道正派的人纳入选拔视野。截至目前,全县123个村党支部共储备后备干部141名。其中大学毕业生15名,致富能手45名,优秀外出务工人员5名。二是提升能力,在“育”上下功夫。按照“一人一表、一村一册、一镇一库”要求,建立村级后备干部台账,年底由各镇(街道)对后备干部工作进行考核,准确了解和掌握村级后备干部在工作能力、服务意识等各方面表现,对工作应付、群众评价不高的后备干部,及时调整退出后备力量库。同时,建立后备干部教育制度,开展村级“后备力量”“雏雁启航”培训,深化“一村一名大学生”学历提升培育计划,先后有126名村级后备干部参加学历提升。三是选贤任能,在“用”上下功夫。坚持“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原则,积极鼓励后备干部参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村民代表会议、主题志愿活动等,让后备干部到乡村振兴、矛盾纠纷化解、人居环境整治、防汛防旱等一线岗位实践锻炼,促进后备干部快速成长。先后将5名优秀村级后备干部培育成村“两委”成员,推荐57名后备干部担任村级网格员、村民小组长、矛盾纠纷调解员等职务,发展28名村级后备干部为中共党员。
聚焦“评星晋级”,抓实乡村振兴新样板。以落实好“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为抓手,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战斗力。一是强化组织推动,印发《白水县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围绕农村基层党组织“一强五好”目标,按照“村党组织自评、党员群众测评、镇(街道)党(工)委评定、抽查复核”等程序,确定35个“一类”村,74个“二类”村,14个“三类”村。同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2024年拟争先进位为“一类”重点村24个,拟争先进位为“二类”重点村8个,细化措施任务、对标打造提升,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后进赶先进、中间争先进、先进更前进。二是强化阵地建设,实施组织活动场所提升工程,针对村级党组织活动场所的建筑外观、标识标牌、功能设置等6类10项突出问题进行“地毯式”规范提升,通过集中整治、督查检查、实地指导等方式,充分实现村级活动阵地标识挂牌精简、档案资料规范、环境卫生整洁,有效解决了村级活动阵地的顽瘴痼疾。先后建设标准化党群服务中心10个,修缮改造危旧狭小村级活动场所10个,对67个村级活动场所进行了全面提升。三是强化产业发展,立足一二三产业发展实际,搭建党建联席会平台,推行镇(街道)党(工)委、村(社区)党组织、企业党组织和部门党组织四方优势,实现组织建设联抓、党员干部联动、实用人才联育、发展项目联推和美丽田园联建“五个目标”的“1145”村企党建联建模式。成立产业联合党委领导小组,在全县设立农业产业、工业产业和新业态行业3个功能型联合党委。依托区域产业优势、镇村特色禀赋以及企业资源实力,组建13个村企联合党(总)支部,覆盖21家企业、53个村、28个部门、2.6万户农户,构建起“产业联合党委—村企联合党(总)支部—村、企业党支部”三级组织体系,用“党建链”串起产业链、服务链、业务链、经营链,参与村企联建的村党组织年集体经济收入普遍增加30%以上。
聚焦“治理有效”,抓实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针对基层治理薄弱点、社区小区关注点、服务群众重难点,推行由“红色阵地、红色网格、红色物业、红色队伍、红色文化”组成的“红色矩阵”模式,构建城市各领域党建“互联互动互通、共建共治共享”工作模式。一是做实网格治理,坚持党建引领网格化治理,优化组织设置,构建“街道党工委——社区党委(党组织)——小区(网格)党支部——微网格(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党组织主轴架构,划定3867个综合网格、270个专属网格,成立网格党支部611个,网格党小组466个,4137名A岗网格员、10404名B岗网格员下沉网格,将党建引领的“红色触角”延伸到千家万户。二是做强共建共治,充分依托科技手段,让党组织引领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群众、融入网格服务,打造集基础信息分析、资源入网整合、民生诉求办理、社区服务监督于一体的社区治理数字平台,主城区5个社区均安装智慧社区“e平台”终端,设计“智慧党建、社区服务、公共服务、智慧生活”4大模块,提供“办事指南”“证明盖章”“志愿服务”“随手拍”等9大类60余项服务,其中,网格员“随手拍”畅通线上收集、反馈渠道,全流程办理群众每一件诉求,切实提高解决问题能力、服务群众质量。三是做优精细服务,创建“红色物业·泉城管家”党建品牌,强化党组织对业主委员会和物业服务企业的政治引领。同时,按照“一社区一客厅、一社区一主题”的服务理念,将社区便民大厅由传统的“柜台式”服务改造提升为“开放式”服务的社区“会客厅”,实现社区治理从“独角戏”到“齐参与”的革新变化。今年以来先后解决居民需求870余件,协商解决诉求纠纷等28件,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供稿:白水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