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吴起县吴起街道全面贯彻落实市委、县委经济工作会议和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为抓手,紧扣县委“六项战略”,按照“党建强基领航,项目招引支撑,产业提质增效,生态宜居和美,治理务实有效,城乡融合发展”工作思路,大抓项目、大抓经济、大抓发展,确保了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一、思想破冰,以新引擎塑造新格局。立足区位优势,打造“三个经济”。打造城郊经济集群。坚持产加销贯通打造榆树沟果畜菌循环园区,农文旅融合建设袁沟、南沟生态度假景区,链接上下游做实马湾、杨青等有机可追溯现代农业园区。打造园区经济赛道。突出园区承载,盘活土地、房屋等资源资产,筑巢引凤,引企入住,年内计划利用崖窑台三产地建设标准厂房2座5000平米,目前有1家企业准备入住,培育规上企业1家。打造集体经济平台。实施集体经济“削薄培强”行动,采取联村联建、村企联营、利益联结机制,着力打造刘河湾、张坪2个集体经济强村平台,集体收益达30万元以上。
二、项目破局,以大投资带动大发展。坚持用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组织经济工作。立足长远“谋”。包装策划了袁沟乡村旅游、榆树沟食用菌基地、崖窑台标准厂房建设项目、农村屋光互补4个招商引资项目,目前落地崖窑台厂房建设和农村屋光互补2个项目。联合水务局争取袁沟小流域综合治理提质增效项目投资2100万元,项目预计8月份开工。高质高效“推”。榆树沟食用菌基地项目完成菌棚建设,启动了菌菇种植和配套建设,崖窑台三产地道路建设项目进入招标阶段,5月下旬开工建设。完成固定投入5800万元。系统集成“保”。抽调得力干部,全要素保障,金九康制药、和牛养殖基地、省道306项目完成土地、房屋征迁和宅基地落实工作,吴华高速尾留征迁得以完成。
三、产业破题,以产业化带动品牌化。围绕打造“两香两果两特”品牌,狠抓苹果、棚栽、养殖三项产业。精细化“管果”。围绕“六园”梯次管理,采取“集体托管、大户流转管、鼓励农户自己管、技术服务管”办法,继续强管严管保留的9000亩苹果,全面完成了修剪、施肥等重点管护措施,春季重点提升了蔺砭、刘河湾、薛岔等6个标准化示范园。有机化“种棚”。围绕“马湾香瓜”区域公用品牌,深入开展“三改一提”,改造提升150棚,在建中杨青单层拱棚30座。配套建设马湾标准化堆肥站和集追溯农业、产品监测、技术服务为一体的香瓜专家工作服务站,建设农村电商服务站1处,培育经营主体8户。特色化“养畜”。续建完成刘河湾4000头生猪养殖场,配套粪污利用设施;新建林麝养殖场1个;肉牛养殖场落实50户,在建18个。与此同时,南沟和袁沟两个景区“五一”启动运营,假日接待游客15000人次,旅游综合收入15万元。整治撂荒地块1280亩,粮食播种面积达到3.12万亩,其中带状复合种植0.34万亩,玉米、油料种植1.83万亩,杂粮种植0.95万亩。
四、整治破难,以美环境促推美村居。以全国文明城市复审为契机,以“千万工程”为抓手,按照“典型示范与整体提升”结合。一是改善人居环境舒适度。紧盯“脏乱差”,以“八清一改”为重点,常态化开展春季战役。紧盯改厕入室进屋,污水灵活收处,垃圾常态清运,污水垃圾治理率达到50%以上。二是提升基础设施完备度。统筹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和物流、电商、供销等公共服务,向村覆盖,往户延伸,在建集中供水3处,电网改造18公里,道路12公里。三是突出示范带动可感度。依托城郊区位、产业优势,在建王庄、马湾2个“千万工程”示范村。马湾组改造房屋65户,发展屋光互补43户,新建集中供水1处,户厕入院进室14户,新建水厕1座,发展庭院经济+棚栽业44户。王庄组新建集中供水1处,改造房屋23户,发展庭院经济+林果业44户。
五、治理破解,以优治理营造优环境。“一线引领”夯实基础。按照“先锋行动、幸福乡村”要求,结合党纪学习教育,深化“六带六培六提升”主题实践活动,培育“先锋+典型”治理模式。“一站统揽”管住源头。借鉴枫桥经验,推行“三级合议说事”矛盾排查调处化解机制,构建“信访打头、调解优先”递进式解纷闭环,矛盾化解成功率大大提升。“一杆到底”守好底线。要紧盯“两不愁三保障”及安全饮水和脱贫群众收入8000元以下的农户,全面落实动态监测和产业帮扶政策,巩固户发展产业223户,引导稳岗就业432人,经营主体带贫73户136人。
供稿:吴起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