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渭南市华州区扎实践行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全面抓实抓牢党员队伍建设,推动各基层党组织扎实落实管党员、树信仰、优作风责任,以“四强化四提升”着力锻造一支“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候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的新时代党员先锋队伍。
强化理论武装,提升党员队伍“先锋力”。始终把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坚持“第一议题”制度,推动全区党员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引导督促广大党员以学增智、以学促干,全面提升理论素养和党性修养。稳步推进三色站点建设,组织全区173个远程教育站点开展“固定学习日”学习,针对不同领域、不同类别的党员,坚持因地制宜,量体裁衣,切实把培训阵地用起来,学习制度建起来,日常活动办起来,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讲座、研讨交流等方式,不断拓展学习载体,促进理论学习入脑入心。依托渭华起义党性教育示范基地、秋收起义红一连、“红色火种首播地”咸林中学等红色资源,充分发挥《大山深处讲党课》《坚定的信仰不变的初心》《致富芬芳满杏林》《我们的5号议事日》等“本土”党课课件作用,对全区党员进行分层次、分批次、全覆盖式思想教育轮训,为党员成长“充电赋能”。
强化分类管理,提升党员队伍“凝聚力”。实施党员分类管理,建立“承诺、践诺、积分、评议”一体化教育管理机制,制定完善党员积分制管理评分细则,构建以效果为导向的评议体系。对在职党员实施“评优式”管理,将党员在职表现情况、廉政情况以及参与志愿服务情况等纳入党员评分范围,为党员争做合格党员提供具体标尺,把竞争、激励机制科学地引入党员的教育管理考评之中,进一步增强考核评价党员的针对性、实效性、直观性和操作性,激发党员争先创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对离退休党员实施“关怀式”管理,健全落实党内关怀帮扶制度,建立节日慰问、住院看望、生日祝贺等关爱党员的长效机制,开展送学上门、谈心谈话等,确保离退休党员“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对流动党员实施“跟踪式”管理,严格落实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做好党员党组织关系转接和排查工作,压实流出流入地党组织工作责任,确保流动党员“不流失”,教育学习“不掉队”。对困难党员实施“帮扶式”管理,对生活困难、年老体弱等类型党员进行全面摸排,建立信息档案,并纳入长期帮扶范围,精准制定“一对一”结对帮扶措施,以“主题党日+志愿服务”的模式,把有温度、有鲜度、有力度的志愿服务送到困难党员身边,切实增强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凝聚力。
强化作风能力,提升党员队伍“战斗力”。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聚焦学习研讨、警示教育、解读培训三个方面,组织广大党员认真学习《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集中观看警示教育片,经常性开展纪律教育,从严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引导党员做到学纪、知纪、明纪、守纪,不断增强政治定力、纪律定力、道德定力、抵腐定力。进一步深化“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引导推动全区党员干部转作风、强能力、抓落实、促发展,区委常委带头开展谈心谈话活动,原汁原味收集意见建议,引领全区各基层党支部广大党员聚焦“五个目标”、围绕“六个内容”,全面查摆作风能力问题,认真整改落实。成立6个督导组,对全区各基层党支部和党员履职尽责情况、重点工作推进情况、服务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情况、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情况进行全面督查,开展专项整治督导检查110余次,发现问题34个,查处各领域典型案件123起。扎实开展“两强化三提升”和“双包一解”助企纾困等活动,区级党员领导干部包抓全区40个重点项目、23户规上工业企业,实行“挂牌销号”,推出11项“小切口”改革事项,组建“红色代办审批服务管家”,推出“独任审批服务窗口”,深化“三医联动”改革,努力以作风能力提升新作为跑出发展好成绩。
强化为民服务,提升党员队伍“行动力”。深入开展“岗区队”创建,按照6个类别创建1832个党员示范岗,1244个党员责任区,350个党员先锋队,始终坚持将党员挺立在乡村振兴、防汛救灾、疫情防控、创文创卫和项目建设等重大工作一线,引导党员干部冲在前、做表率,促进党员活力在一线充分释放。搭建“五号议事日”“三单工作制”“党员回家 服务到家”“华务员志愿服务”平台,探索推行以党员联系到户、民情走访到户、政策落实到户、精准服务到户为内容的党群连心“四到户”服务形式,推动全区672个基层党支部、5000余名党员干部进小区下村组,到基层网格报到,常态化开展“助农扶农”“帮办代办”“红色义诊”“微心愿认领”等志愿服务,一盯一化解群众“急难愁盼”,累计参与基层治理11000余人次,收集解决热点难点问题900余件,为民办事解难5300余件,化解矛盾和解决问题183件,着力在深入群众中听民声,在转变作风中解民忧,在实干担当中纾民困,广大党员以实际行动诠释初心与本色,以辛苦指数换取群众实实在在的幸福指数。
(供稿:渭南市华州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