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镇巴县简池镇: 以“三张考卷”答好乡村振兴“高分卷”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4-04-22 09:10 作者:王世刚 冯鹏

今年以来,镇巴县简池镇围绕“党建引领抓发展、生态宜居促振兴”工作主线,奋力答好作风建设、乡村治理、产业发展三张“考卷”,着力强堡垒、优治理、促增收,不断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答好作风建设“成效卷”,锻造乡村振兴“主心骨”。围绕基层干部队伍建设需要,建立健全镇村两级互融互促培养机制,分类分层储备培育一支政治过硬、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农村干部队伍,以优良作风推动工作落实。一是强化学习教育促提升。深入开展“干部在状态、工作勇争先”攻坚提速行动,采取“集中学习+专题辅导+主题党日+外出观摩”等形式,先后举办乡村振兴专题培训班4次,分批次组织镇村党员干部外出观摩学习80余人次,通过实践“消化”知识,在对比中看差距、在交流中学经验,不断提升基层乡村振兴整体素质。二是强化检视整改补短板。持续深化主题教育理论学习成果,围绕“以学促干、以改促效”工作要求,坚持边学习、边对照、边检视、边整改,检视整改贯穿理论学习始终,切实将理论学习成果转化为推进乡村振兴的务实举措、强大动力。三是强化监督管理树清风。坚持以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党员干部“成色”,聚焦“四风”突出问题强化干部日常监督管理,深入开展乡村振兴领域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整治,加强项目建设、资金使用及“三资”管理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提醒,持续推动正风肃纪常态化。

答好乡村治理“满意卷”,夯实乡村振兴“基本功”。推进完善以村(社区)党组织为核心的基层治理体系建设,拧紧党建引领“动力主轴”,不断提升基层乡村振兴治理水平。一是网格治理“精细化”。采取“网格化+微信群”方式,将微信群延伸到每一个农户家庭,落实镇村党员干部联点包片、坐班接访、结对帮扶包抓责任制,全面推行民政、社保、医保、户籍等民生事项网格代办制,确保服务沉到网格、问题解决在网格。二是纠纷调解“高效化”。聚焦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创新推行“12306”矛盾纠纷化解工作法,以家庭情感、赡养抚养、土地山林、债权债务等为重点,充分发挥村级矛盾调解委员会“会诊”作用,切实抓好利益协调、帮扶解困和权益保障工作,先后化解群众各类矛盾纠纷120余起。三是办事服务“规范化”。秉承“一窗办理、一次办好”工作要求,整合镇、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功能服务事项9个,梳理“一次办”民生事项16个。严格落实“四议两公开”制度,由村党组织牵头,细化完善村级重大事项清单,抓实抓细资金、资产及项目的公示公开,把“被动听”转变为“主动提”,把“旁观者”转变为“参与者”,不断提升基层干部的集体决策意识和规矩意识。

答好产业发展“增收卷”,激活乡村振兴“动力源”。始终把发展乡村特色产业作为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依托党支部“纽带”作用,持续做强乡村“土特产”文章。一是联村共建聚合力。以镇级投资公司为平台,整合全镇包谷酒、大米、茶叶、豆腐干、腊肉等乡村特产,积极抢抓消费帮扶机遇,加大主导产业培育,大力推进简池订单农业,实行统一加工包装,多渠道拓展农副产品销售渠道,带动全镇群众增收致富。二是生态赋能显特色。做优做强简池生态大米产业,依托水田资源优势,推广“水稻+稻花鱼”特色种养模式,发展生态水稻2000余亩,建成生态茶园4000余亩,带动3个村600余农户户均增收3000余元。三是文旅融合促发展。深入挖掘简池深厚的红研乡旅底蕴,以传统村落保护和农耕文化为底色,开展奇石展、古钱币展、传统老物件等文化专题展,建成宜居农房50余套。鼓励村“两委”干部领办村经济实体,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为主导,积极开办乡村民宿、农家乐、木屋火锅、田园烧烤,开设抓鱼、割谷等乡村特色农事体验,实现集体经济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不断增强村集体经济“造血”功能。

供稿:镇巴县简池镇人民政府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