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延川县大禹街道统筹谋划,科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坚持把党建引领作为乡村振兴的“第一引擎”,围绕“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工作目标,立足实际,发挥比较优势,在加强组织建设、发展主导产业、强化基层治理、改善人居环境、促进村民增收的道路上稳扎稳打,不断探索乡村振兴大禹街道新路子。
强化党建引领,夯实组织基础。党的力量来自组织。农村基层党组织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效果。大禹街道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作为重要政治任务,通过集体学、自学、上门送学、结对帮学、调查研究等多种形式,进一步提高街道全体党员理论水平与履职能力。并坚决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检验学习成效的落脚点,共有425名党员开展承诺践诺,完成672件实事,坚持“问题墙+回音壁”上墙,累计解决问题278个,全面规范阵地建设,清理规范村级阵地牌匾、制度等87件。同时利用好换届契机,选准、培养好、管理好村级“两委”班子,持续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优秀的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为乡村全面振兴蓄势赋能。
立足资源禀赋,夯实产业基础。大禹街道立足地理优势和气候条件,重点发展“红苹果”“绿桑蚕”“小杂粮”“大土豆”等一系列特色产业,坚持做好“土特产”文章。2023年,全街道果园总面积18000亩,挂果面积14800亩,总产值达1.03亿元;发展土豆产业6000亩,总产值达600余万元,加工手工土豆粉70余万斤,总收入达1400余万元。同时为了更好的促进辖区群众持续增收,做强做大农业产业,重点打造了“北塬—刘家河”产业带,结合发展庭院经济和厕改,高标准打造了北塬人居环境整治示范村,结合管理技术要求和果园实际,对花家崾千亩老果园进行了全面规范管理,结合村民意愿和撂荒地整治,成功打造了刘家河千亩土豆示范种植基地,结合新技术推广和农民积极性,全面完成了“马家坪—西沟河”千亩增密度玉米示范种植基地。
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大禹。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就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大禹街道坚持以“文”铸“魂”,打好文化关键牌。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围绕“讲、评、议、帮、庆、践”六字实践,积极举办“我们的讲堂”“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榜样”等六大主题活动,结合中华传统文化节日,积极开展了如“清明时节蒸花馍 传统风俗在传承”、“端午节粽叶飘香”等形式多样的文化活动40多场;同时坚持用身边的先进典型事迹号召群众,引导辖区村民树立文明家风、建设和谐家庭,累计评选“好媳妇”65名,“好婆婆”54名,“致富带头人”72名,“最美庭院最美家庭”38个,以家风文明带动社会文明,努力营造“爱国爱家、相亲相爱、向上向善”的家庭文明新风尚。
加强基层治理,提升服务效能。基层治理既是国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服务群众的“最先一公里”。近年来, 大禹街道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全力推行县委政法委提出的“124”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法和“菜单式”矛盾纠纷调处模式。主动掌握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大事”和“关键小事”,通过群众“点餐”我们“送餐”的方式,累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36件。同时认真抓好信访工作,传承践行“浦江经验”,把信访作为搜集群众诉求的主渠道,扎实开展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工作,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直奔基层、直面群众,主动化解信访突出问题,目前已化解各类信访案件28起。
做足生态文章,打造和美乡村。良好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的最大优势和宝贵财富。大禹街道总结好运用好“千万工程”好经验好做法,深入实施生态环境治理工程,加大乡村乱占、乱采、乱堆、乱建“四乱”整治力度,取缔“散乱污”企业,助力乡村绿色环保企业发展。扎实推进“清五堆,治六乱”行动,发挥村中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带头开展卫生监督,定期举行卫生评比,进一步提升村民环境保护意识,发动村民在房前道旁修建“小花园”“小果园”“小菜园”。持续打好农村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建设的硬仗,积极争取涉农整合资金,修缮广场3个,硬化村级巷道和入户道路30.8公里,安装路灯31盏,修建排洪渠300米,污水排放管线铺设7100米,累计改造卫生厕所670户。
供稿:延川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