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镇过硬、整县提升”工作开展以来,彬州市水口镇对标“六个过硬”“七个达标”要求,精准施策,分类推进,补短板、强弱项,狠抓基层党组织建设,确保村村达标、整镇过硬。
高点定位抓谋划,聚集工作合力。一是健全组织机构。把“村达标、镇过硬”作为政治任务,构建“党委书记带头抓、分管领导亲自抓、包片领导指导抓、包村干部协助抓、支部书记具体抓”的工作格局,建立“双周一调度、一月一点评、一季一观摩、一年一奖惩”机制,定期召开专题工作推进会,分析研判存在问题,因村施策破解难点,推动工作任务落实落地。二是摸清工作底数。对14个村级阵地进行了逐个研判,并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了一村一策的方案,明确了提升方向、措施办法、工作标准、完成时间和责任人,为全面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三是强化督导检查。由党建办牵头,成立专项督导组,深入全镇14个村,开展党建工作常态化督导检查,推行党建月任务清单制度,月初下单明任务,月中查单抓落实,月末考单促提升,抓规范、抓精细、抓提升,细化量化党建亮点工作、重点工作、基础工作,通过“看、问、查、评”四个环节,梳理反馈短板弱项,逐村建立问题清单,明晰整改要求,明确整改时限,倒逼村级党组织补短强弱、晋位升级。四是突出晾晒评比。先后举办村级党建资料晾晒评比会4次,从组织设置、班子建设、党员队伍、组织生活、工作运行、阵地建设、经费保障、创新工作、驻村实效等9个方面逐项查看并量化打分,现场排名,进一步提升村级党组织党建资料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水平。
整合资源强功能,规范组织阵地。一是夯实基础堡垒。按照布局科学、务实管用、安全便捷、美观大方、面向未来的思路,先后投入650余万元对14个行政村阵地进行改扩建和提升等改造,统一“党群服务中心”标识,按照“8+X”功能部室设置标准,完成14个行政村门牌及主题墙布设,实现全镇村级活动场所全部达标。二是拓展服务功能。将村级组织活动阵地建设与群众需求有机融合,采取“项目进驻+巡回服务”的方式,全面推进服务大厅、科技培训、文体娱乐、农家书屋、医疗卫生、便民超市、邮政快递“七进阵地”,努力将村级阵地建设成为服务群众综合体,实现村级阵地为群众而建,村级阵地为群众而用,让大门常开、场所常用、活动常办、群众常来成为党在农村工作新常态,村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战斗力进一步提升。三是注重规范管理。全面推行“四议两公开”工作法,规范“三会一课”、主题党日、三务公开等制度,印发《村级“小微权利”事项清单》,规范流程,强化监管,健全村级重要事项、重大问题由村党组织研究讨论机制,建立村级党组织定期听取群团组织工作机制,确保村级事务更加规范、公开、透明。
双管齐下提内涵,激发党建活力。一是深化基层治理。探索推行党建引领说事议事制度、三级三轮矛盾纠纷调解机制,研究出台矛盾纠纷奖励办法,累计开展固定说事6期,流动说事3期,解决群众实际困难36件,排查化解矛盾纠纷97件,兑付奖励资金1580元。相关做法多次被《组织人事报》《咸阳日报》《咸阳党建杂志》和陕西党建网刊发。二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以好的做法鼓舞人,以先进典型感染人、召唤人,在全社会形成向先进学习、向先进看齐的鲜明导向。以移风易俗、倡树文明新风为目标,以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为载体,广泛开展各类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相继表彰5个产业发展红旗村和11名勤劳致富、热心公益等模范户,评选“好公婆”3名,“好媳妇”11名,“文明家庭”6户,“十星级文明户”10户,“美丽庭院”12户,水口镇长禄村被评为陕西省美丽乡村文明家园示范点和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三是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先后组织村党组织书记、驻村干部外出参观学习3次,实施村干部学历提升工程,对45岁以下村正职和35岁以下村副职开展学历提升教育,举办“晒成绩强作风 促振兴”擂台赛,促进乡村振兴干部队伍担当作为。培养储备后备力量人才33名,发展党员1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46名。举办各类人才培训4期,培训群众312人次,引进3名人才返乡创业,建成水口人才驿站,让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一线建功立业。建成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2个,全市特色产业专家工作站授牌仪式在水口镇举行。
示范引领谋发展,促进群众增收。一是持续深化“村定镇管市统筹”为民服务机制。采取镇村筹一点、乡贤捐一点、部门拨一点等方式,累计投资6400余万元,实施承诺事项151件,涵盖特色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改善、村级阵地建设、古豳文化发掘等多个领域。二是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推行“村经济联合社+企业(+农户)”模式,在白土村大力发展露地蔬菜,种植蔬菜600余亩,带动群众就近就业100余人,逐步打造多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带;以大车、小车为片区,稳步扩大菊花种植面积,选优金丝菊、彬州菊等品种,累计栽植1710亩,带动群众务工500余人,“彬州菊”在全国首家获得“有机转换认证”;以小车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村群众稳步发展黑小麦产业,延长黑小麦产业链条,形成黑麦挂面、黑麦醋等系列“黑”字头产品;以长禄、大王为片区积极探索发展榛子产业,建成榛子基地130余亩,亩均效益可达8000元,实现村集体、群众、企业三方共赢。三是壮大集体经济。引导支持各村发展不少于200亩的菊花、玉米等集中连片村集体产业,村集体经济可实现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
供稿:彬州市水口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