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乾县以党建引领推动乡村振兴,不断调优人员结构,做实产业文章,以“纳、助、建、树”为红色引擎,驱动乡村振兴。
以“纳”为擎,培强干部队伍。通过换届契机,坚持“选育用留”相结合,会同县纪委监委、县委政法委等单位开展村“两委”成员资格联审,对全县173名村党组织书记进行备案管理,调优配强村党组织书记8名,将更多精锐型带头人纳入村“两委”班子,全面实现年龄、学历结构整体优化。坚持多渠道推人、高标准选人、全要素育人、强激励用人,全面选优育强村级后备干部376人,为基层干部队伍注入更多源头活水。有序开展驻村干部期满轮换工作,持续向脱贫村、乡村振兴任务重的村、党组织软弱涣散村选派驻村第一书记79名,驻村工作队员117名,采用“老带新”机制,严格落实新老驻村干部工作交接期,保障新任驻村干部在村顺利开展工作,为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坚强的组织保障。
以“助”为擎,抓实能力提升。聚焦能力短板,组织150余名村党组织书记赴浙江大学参加“悟思想、学先进、强能力、促振兴”专题培训,切实强化村党组织书记引领农村发展、推动乡村振兴能力。邀请长期致力于农村基层党建和农业农村工作的有关领导、业务骨干、第一书记等,采取专题报告、典型交流等形式,对新轮换的79名驻村第一书记、95名工作队长以及117名工作队员开展全覆盖培训,全面提升驻村干部引领乡村振兴能力素质。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坚持分级分层指导,对全县173名村党组织书记、16名镇机关骨干党员开展专题培训,落实农村党组织书记讲党课200余次。
以“建”为擎,发展村集体经济。推行村党组织书记任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理事长制度,开展村“两委”和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主要负责人集中经济责任审计,探索建立“绩效考核、产业保险、利益联结、容错纠错、导航赋能”五大机制,全面消除村集体经济“空壳村”,发展村集体经济110个。全县新建果园4678亩,高产高效“万元果”达到24.3万亩,果品总产值43亿元。新建200只以上规模养殖场16个,新增200只以下养殖大户424户,全县奶山羊存栏达到15.31万只。完成露地蔬菜育苗移栽1.2万亩,6200亩设施大棚蔬菜产销两旺。
以“树”为擎,提升服务质效。建设173个行政村党组织活动阵地,全面落实村级党群服务中心挂牌审批制度,按照“8+X功能部室”设置,切实发挥服务群众、方便群众的作用。推行网格化治理模式,每村设5名网格员,强化网格化管理。落实村干部坐班制度,让群众进得了门、找得到人、办得成事、解得了难。完善村规民约、坚持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形成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推动党建工作和中心工作、日常工作有机结合,让党旗在基层阵地高高飘扬。
供稿:乾县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