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党建综合 / 正文

宜君县彭镇:以党建“五化模式”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4-02-27 09:55 作者:杨社 马倩

近年来,宜君县彭镇围绕县委“134”发展思路,坚持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突出组织振兴、人才振兴、产业振兴,推行基层党建“五化模式”激发乡村振兴新动能,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突出示范引领,完善标准化组织体系。持续加强基层党组织标准化建设,从组织设置、班子队伍建设、党员教育管理、组织生活、工作运行机制、经费保障、场所建设七个方面对标达标、系统规范,实现基层党组织建设“双化双强”的目标,建设花石崖村、湫沟村2个村为党建引领村集体经济发展示范村,彭村为党建引领乡风文明示范村。坚持一村一策的原则,扎实整顿消除软弱涣散党组织,以示范带动的方式,不断巩固先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整顿后进支部,确保支部建设标准高、质量硬。

突出能力提升,建设专业化干部队伍。在村干部中开展了“五领三带”行动,形成了田金义等12人领干乡村振兴、马军利等24人领抓政策落实、吕俊杰等20人领衔履职承诺、李新民等22人领建美丽庭院、张存生等20人领办信访调解的良好局面。举办村党组织书记“头雁论坛”,通过轮流上台演讲,谈经验体会、说履职践诺、讲方法打算,营造互学互鉴、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深入实施“雏雁工程”,24个村培养有思想、有能力、有服务意愿的青年后备干部50名,为村级后续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突出控量提质,推行个性化党员管理。在农村党员中开展“三联三比三看”活动,建强党员“硬核”队伍,针对不同类型的党员特点,实行“在职党员公开承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流动党员建言献策”的党员分类教育管理模式,充分发挥每名党员优势特点,实现把党员镶在产业链上、镶在村务管理自治链上的目标。推行村党支部1名在家党员结对联系服务1名流动党员的“一对一”联系服务机制,每月向他们通报支部工作及要求,掌握他们的思想工作情况,收集他们的意见建议,引导他们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突出产业支撑,发展多元化集体经济。明确全镇“三带一区一基地”的产业发展布局,促进镇区园区融合、三产融合发展。推进“三变”改革,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采取龙头企业带动、自主经营、入股经营、产权租赁、光伏收益分配等多种模式,实现全镇24个村集体经济收入全覆盖。依托项目引才,产业聚才,基地育才的方式,不断培育壮大农业产业技术人才、农业经营人才、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及乡土人才队伍,在乡村人才中开展“四个一”聚智献策活动,不断推动苹果、玉米等传统产业以及中药材、食用菌、高寒水稻等特色产业发展。

突出制度建设,健全民主化自治管理。以健全机制促乡村治理,构建党组织领导的乡村治理体系,坚持“五治融合”,着力构建共治、共建、共享的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推行“五级网格化”管理,按照“党委书记、镇长—包片领导、驻村干部—村干部—党员—群众”的组织体系,着力构建镇、村、组联动工作机制,24个村划分网格104个,推动乡村治理、环境整治、为民服务等网格“多网合一”。

供稿:宜君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