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城市党建 / 正文

眉县:“π聚邻”合伙人计划
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5-07-25 08:23 作者:王彪

“让热爱点亮社区,用共创定义美好”。眉县首善街道迎宾社区作为“社区合伙人”机制首批试点,推出“π聚邻”合伙人计划,旨在破解社区“服务不细”难题,推动“便民服务零距离”。

破题: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取暖”

面对老人健康、儿童托管、邻里互动等多元需求,迎宾社区党委书记刘敏坦言,单靠社区“小马拉大车”力不从心,常陷入“资源有限、力量分散”困境。社区党委通过走访320余户居民,梳理出健康、托管、帮扶等8大类需求清单。为突破“单打独斗”局限,“π聚邻”计划应运而生——“π”寓意合作无限延展,“聚邻”强调以邻为伴、共治共享。

计划启动后,社区筛选9家具有社会责任感的社会组织、商户签约成为“合伙人”,包括提供中医理疗的高校团队、专业托管教育机构和让利便民商户。社区提供场地、对接服务对象,“合伙人”贡献技术、设备和人员,服务坚持“成本价或免费”原则,让居民得实惠。

实践:高校合伙人的“健康服务闭环”

7月初,迎宾社区活动中心开展了“π聚邻”首次大型实践。签约高校合伙人——西安交大城市学院“红旅医心,乡韵传承”团队,前期通过网格员精准摸排60岁以上老人及慢性病患者健康需求,梳理出12类问题。团队结合专业优势,在社区打造“中医文化体验区”,设置健康检测、理疗服务、养生咨询三大板块,形成“检测-理疗-指导”闭环服务。

活动惠及160余位居民,80%为老人和慢性病患者。体验艾灸的张大爷称赞学生手法专业且贴心教学;李阿姨则受益于个性化的“三伏天养生笔记”。团队负责人表示,目标不仅是送服务,更要留下“带不走”的资源,正为社区设计“中医文化进网格”项目,包括定期健康讲座和培养社区健康指导员。

探索从“单次服务”到“长效机制”

“π聚邻”的生命力在于长效化。基于首次实践,社区与高校推进“四个一”工程:共建智慧健康小屋(引入智能设备)、培育社区健康指导员队伍、开发本土化健康课程(方言讲解)、建立重点人群定期回访制度。

目前,智慧小屋场地已规划,8月将投用;10名健康指导员(含退休医生、热心居民)正接受培训;针对本地饮食习惯的“关中养生食谱”初稿完成,“健康守护在身边”目标渐近。

“‘π聚邻’还在起步阶段。”刘敏表示,下一步将扩大合伙人范围(如助餐、托管服务),并完善“服务评价机制”,由居民打分决定合伙人续期,确保服务质量。

迎宾社区“π聚邻”计划的探索,不仅为自身注入了治理新温度,更作为眉县基层治理创新的重要试点,初步验证了“开门共治”路径的可行性。其“聚合力、强服务、求长效”的实践模式,正为眉县破解县域治理中资源分散、服务不均等共性难题提供可借鉴的经验。随着“π聚邻”的深化拓展与经验推广,更多来自社会各界的热情力量在眉县基层汇聚,共同绘制“便民服务零距离”的县域治理新图景。

供稿:眉县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