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白水县深入贯彻落实中省市关于基层党建工作的决策部署,紧扣“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主线,破解四项难题,打好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硬仗,推动城市党建与治理效能双提升。
分类施策、精准发力,破解基层党组织发展不均衡难题。扎实开展“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构建“目标化管理、项目化推进、常态化督导”工作体系。一是科学分类定标。制定年度任务清单,明确74个二类、三类党组织进位措施、责任人和时限,形成“一组织一方案”。二是督导问效提质。组建6个检查组开展2轮全覆盖督导,召开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现场观摩会,推广工农社区“14531”、尧禾社区“禾你益起”等经验做法,推动二、三类党组织晋位升级。三是示范引领增效。坚持“一机关一品牌、一支部一特色”,结合县中心工作打造9个城市党建示范点,教育局党委“红烛先锋”推动师德建设与教学改革相结合,税务局党委“五彩党建铸税魂”助力减税降费政策落地,人社局党委“五心人社 服务先锋”实现党建与就业帮扶、社会保障同频共振、互促共进,形成“点上突破、面上开花”的示范效应。
织密网格、智慧赋能,破解网格化管理碎片化难题。深化“城乡治理一张网”建设,推动服务资源下沉、治理效能提升。一是建强网格员队伍。分层级举办网格员能力提升培训班,编发《网格员工作手册》,开展“红色网格员”评选,落实绩效考核机制,确保网格员“电话畅通、随叫随到”。二是推动智慧治理。整合党建服务、民生保障等9大类111项事项下沉网格,开发社区智慧平台,实现“问题发现——派单处置——反馈评价”闭环管理。雷牙社区通过平台累计解决充电桩安装、健身器材配备等诉求100余件,群众满意度提升30%。三是强化阵地支撑。全覆盖检查网格信息公示情况,推动211个小区网格平面图上墙,设立“五老议事亭”“金点子信箱”等微阵地26个,朝阳社区以“党建+基层治理”为主线,改造党建文化长廊、优化服务窗口,实现“小事不出网格、矛盾就地化解”。
红色联建、多元共治,破解物业服务管理不优难题。针对物业覆盖低、服务差问题,以党建联建为抓手,推动社区、物业、业委会同频共振。一是扩大组织覆盖。联合住建部门开展物业企业“两个覆盖”排查10次,新建物业企业党组织2个,新建业委会67个。推行物业负责人到社区报到制度,组建“红色物业、泉城管家”党员服务队开展环境整治、普法宣传等活动80余场。二是创新协商机制。推广“一社区一客厅”模式,下沉服务至小区层级,朝阳小区通过“凉亭议事会”收集居民意见42条,协调解决停车难、绿化养护等问题28项,物业投诉率同比下降45%。三是规范用房管理。完成115个小区配建用房排查,配建面积达11981.39平方米,推动7个小区物业用房、党员活动室等移交社区,为党群服务阵地扩容提质奠定基础。
双向奔赴、领办实事,破解“小马拉大车”难题。深化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双报到”机制,推动资源力量向一线集聚。一是清单化对接需求。192家机关单位与社区签订共建协议,社区党组织梳理“一年十件实事”160件,涵盖阵地改造、帮扶救助等领域,县人社局党委认领工农社区就业帮扶项目,提供岗位337个。二是制度化考核激励。明确11项考核指标,由社区对报到单位进行打分,结果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去年以来,累计开展政策宣讲、健康义诊等服务1.2万人次,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653件。三是精准化搬迁致富。在易地搬迁安置点推行“1367”服务模式,派驻第一书记开展遍访,解决群众就业、法律咨询等困难880件,改造升级集“联络联谊、协商议事、办事服务、学习教育、健康生活”于一体的社区党群服务中心2个,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融入”。
供稿:白水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