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为民服务宗旨,把为民造福作为最重要的政绩,把城乡社区组织和便民服务中心作为新时代基层治理的重要阵地建设好,让社区成为居民最放心、最安心的港湾。”近年来,西安市莲湖区为破解老城区社区阵地资源不足,综合性服务阵地建设水平不高、不够丰富多元问题,探索建立片区化的“中心社区”新型基层治理模式,通过整合区位相邻、资源互补的4-6个社区资源,为辖区群众提供便民服务、学习教育、养老医疗、文化娱乐等综合性服务,成为辖区党员群众的幸福之家。
一、主要做法
(一)聚焦“集成”,高品质打造片区党群服务新旗舰
莲湖区坚持“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区域最大化、公共设施最优化”的原则,持续加大社区阵地建设力度。一是因地制宜选点。根据中心社区周边居住群体情况,明确中心社区原则上设在临街或者方便居民活动的地方。明确中心社区为综合性服务阵地的定位,在建立之初提出压缩办公区域,将70%以上空间让出来。目前全区有中心社区14个,辐射基本社区51个,居民20余万。二是因需谋划布局。聚焦党员教育、生活服务、养老医疗、文娱活动等主要功能,设立红色会客厅、党员活动室、党群服务站、“莲·心”议事厅、妇女儿童之家、退役军人之家、科技e站、多功能文体活动室等,建立使用管理等相关制度,不同功能区之间各有特色又互为整体,满足老人、儿童、妇女、党员等各类人群的活动需要,不断丰富完善阵地功能,提高场地服务品质和使用率。三是精挑细选配人。在中心社区实行召集人负责制,选派片区内优秀的社区书记或副书记担任中心社区负责人。同时,从片区内统筹调配工作人员,在保障社区人员力量的同时,使社区工作人员在不同服务平台得到有力锻炼。桃园路街道第一中心社区依托党的二十大代表、全国优秀党务工作者周建玲同志,将周边七个民情相似的老旧社区资源整合起来,在中心社区设立党组织,凝聚周边老党员力量建立“劳伙计”品牌,桃园路街道第一中心社区退休干部党支部被中组部授予“全国离退休干部先进集体”称号。
(二)聚焦“多样”,高质量引入精准服务群众新资源
坚持资源共享共建,通过“五个引入”不断丰富党群服务中心服务内容。一是引入红色教育资源。一键链接区级党校、街道党校、新媒体党员教育等设施资源,共享“奋斗莲湖”党员干部教育品牌资源,通过区域党员学习教育阵地,建立点单式、沉浸式、情景式、互动式等特色党课,建立基层党员学习教育实践和实训基地,丰富基层党员群众学习教育形式。二是引入政务服务资源。设立一岗通办综合服务窗口,享受“一网通办”远程帮办云端服务,为周边群众提供便捷办理医保、证照办理等高频服务事项;建立“家门口”就业服务驿站,开展育儿教育、互联网营销、家政等技能培训和公益讲座,同时依托“秦云就业·莲湖掌上大厅”“莲享零工”和直播带岗等平台实行创业就业、培训辅导一站式服务,实现家门口精准就业帮扶。三是引入专业化服务资源。紧盯“一老一小”,唐延、梨园等中心社区积极将符合条件的日间照料、普惠性托育、助残助餐以及文化设计等第三方机构和社会组织引入中心社区。环西街道第二中心社区引入西安市象棋协会入驻,依托协会资源开展家门口社区赛事和活动,丰富区域文化生活。四是引入区域特色资源。突出文化育人,结合区域特色,在桃园第一中心社区建立家风家训展馆,在西关第一中心社区建立西关故事展,正面引导宣传家国情怀,讲好区域故事;在土门街道中心社区引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陈列展示厅,举办非遗公益课程和活动,让辖区居民近距离接触感受非遗文化。五是引入丰富教育资源。充分掌握居民需求,开办社区夜校、青年夜校、老年大学、少儿课堂,提供吹拉弹唱、健身瑜伽、美甲化妆等课程,让老、中、青不同年龄段群体,都能在社区找到精神家园。
(三)聚焦“融合”,高效率整合参与多元治理新力量
在中心社区和社区党组织牵头下,依托红色商居联盟党建载体,将社区内各类企业、学校、医院、司法、文化等单位发展为参与社区治理的“合伙人”。一是搭建商居互动活动平台。积极组织开展商居联盟邻里节、养老集市、公益集市等活动,结合居民需求搭建“家门口”优质生活用品购销渠道,开展理发、修理、义诊等公益便民生活服务。二是发挥商居议事平台作用。链接整合辖区内的商居和驻地共建单位资源,形成区域发展内循环,同时反哺社区。西关街道发挥第一中心社区和东桃园社区党委作用,为大唐西市、广成酒店、辖区银行等搭建了企业合作平台。青年路街道依托中心社区汇聚辖区商居资源,开展文化赋能、文化共享、文化助消费等活动,阵地上引入吉尔吉斯斯坦国家馆,做优地区“旅游+文创”品牌驱动效应。
(四)聚焦“示范”,高标准建设多方交流融合新基地
将中心社区建成社区工作培训交流基地,探索优化各项机制,不断强化社区工作者、居民群众、驻地单位、企业商户等各方联络,助力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水平。一是建立人才轮训机制。设立实训课堂和主题课程,不断拓展服务外延与内涵,将中心社区从最初仅提供党群、便民、居民文化服务等功能平台,逐步嵌入职工服务、新媒体宣传和培训、社工全能力培训等内容,通过“头雁带雏鹰”和社区书记帮带机制开展交流学习,对中心社区辐射的社区骨干乃至街道、全区优秀社工进行培育。近年来,共培养走出十余名优秀社区工作者。二是建立互动交流机制。通过中心社区推动周边社区骨干的交流互动,建立常任理事+轮值主任的运行管理机制,促进周边跨社区跨小区的业委会之间、志愿者骨干之间的互助和交流,形成横向的“三社”联动。青年路街道中心社区开展社区书记“一月一轮值”活动,辐射周边6个社区,做到资源共享、活动共办、问题共商,小区业委会选举、图书馆共享等问题在中心社区得到解决,让社区“带头人”治理能力及视野从社区拓展到片区,也激发了社区党组织活力。三是建立区域党建联建机制。依托中心社区打通社区行政隶属壁垒,搭建街道社区、企业商家、驻地单位等之间信息、资源共享平台。西关街道依托中心社区,建立起以周边社区党委、区委党校、非公企业党组织为成员的西市片区党建联盟,定期开展主题党日和党建联建活动,有效促进了各党组织组织力和凝聚力的提升。
二、经验启示
(一)突出政治功能是建强中心社区的“定星盘”
建好用好党群服务阵地,对于加强党对基层的全面领导、夯实党在基层的执政根基具有重要意义。中心社区作为莲湖区的综合党群服务阵地,综合考虑区位特点、人群特征、服务半径等因素,整合党建、政务和社会服务等各种资源,达到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互联互通的效果,真正实现了把“党员之家”建在群众家门口,推动群众幸福指数不断上升。
(二)坚持资源整合是建强中心社区的“助推器”
将更多资源力量统筹整合进一个载体,才能解决党群阵地和服务松散化、碎片化等问题,实现力量共用、资源共享、阵地共建、活动共办的目标。依托中心社区这一载体,才能大力协调各类主体相互合作、协同配合,做优品牌服务,把党群服务阵地与便民服务事项、各类民生服务项目紧密结合起来,打造集“社区食堂”“托育中心”“老年日间照料中心”于一体的多功能综合服务阵地,近距离满足社区居民多元需求,实现了多功能一站式党群服务窗口,让服务触手可及。
(三)聚焦需求导向是建强中心社区的“风向标”
在阵地体系功能建设的过程中,始终按照满足需求、解决问题、追求实效的原则来进行功能设置,打造共建共享平台。莲湖区依托商圈市场、龙头企业等,结合不同区域特点,高标准建设中心社区,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完善工作保障和运行机制,使中心社区成为党建引领城市基层治理的坚强阵地,形成了一体联动的党群服务网络,让管理服务提质升级。
(四)完善服务功能是建强中心社区的“落脚点”
中心社区作为贴近辖区党员群众的服务站点,具有“前哨”“探头”作用,能够第一时间精准将党员群众的“需求清单”转换成“项目清单”,确保问题诉求能够快速响应和有效解决,让群众真切感受到“惠从党来”。依托中心社区,莲湖区将社区党组织、社会力量链接起来,形成治理合力,提高服务效能。同时,充分发挥党组织的领导作用和各方力量的专业优势,打造出一批专业高效的党群服务骨干,加快推动了社区治理现代化。
供稿:西安市莲湖区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