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阴县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建设的重要思想,紧扣省市关于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决策部署,深化“五同”机制,通过实施“三化治理强根基、三项支撑强保障、三支力量优服务”的“三个三”工作机制,推动城市基层党建与基层治理深度融合。
“三化治理”强根基。优化网格,制发《关于进一步做好城市社区党建引领“多网合一”工作的通知》,指导8个城市社区按照“便于治理、便于服务、便于自治、精简效能”和组织结构“扁平化”的原则,以“300户至500户、1000到1500人”为划分标准,科学划分25个“全科网格”,统一命名、逐个编码管理,实现“一网统管、一网多能”。实化阵地,坚持组织嵌入,做到网格划分到哪里,党组织就组建到哪里,便民服务就跟进到哪里,将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红色物业、红色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纳入“网格服务圈”,依托网格建立党组织25个,全力推动线下网格实体化、实效化运行,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强化队伍建设,采取群众选、公开招、上级聘等方式配齐社区工作者,新招录社区专职工作者11名,先后举办全县社区干部培训班、社区工作者培训班、村(社区)“两委”干部和驻村干部培训班,社区干部数量与能力实现“双提升”。
“三项举措”强保障。探索社区经济,实施“党支部+社办企业+社会组织+强社能人”的社区经济发展模式,以李家台社区“飞地经济”设施果蔬、社区食堂,凤台社区“银发经济”等为代表的社区经济累计创收40余万元,带动社区发展由“输血”变“造血”。搭建活动载体。充分发挥“双报到”单位及社区老年大学、文联、书协等社会组织作用,创新打造新城“周三邻里小剧场”、长乐“孝老生日会”、凤台“老年大学”等居民活动载体,目前已举办了周三邻里小剧场9期、孝老生日会10期、老年大学旗袍秀5期。办好民生实事。119家“双报到”单位、1796名在职党员下沉网格办理社区“一年10件实事”80件、群众微心愿1058件。以“新能源充电桩”为代表的“书记项目”做法得到新华社、人民网、陕西日报等中省媒体报道,并在汉阴先锋开设《“五同”机制引领城市治理》专栏92期,《城市社区“10件实事”大家评》专栏4期。
“三支力量”优服务。大力培育“红色物业”。成立汉阴县物业协会及其党支部,高标准落实服务阵地,成立物业行业协会及其党组织,统筹指导物业服务企业党建工作,建立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管会)、物业服务企业三方联席会议制度,持续完善物业服务“红黑榜”及星级评比办法,培育6处“红色物业”示范点。用好网格员队伍。按照社区推选和上级部门选派相结合的方式,注重从社区“两委”班子、社区专职工作人员、物业企业代表、“五老人员”、公益性岗位、志愿者中选拔网格员。同时,加强网格员培训,围绕“321”APP终端应用、“雪亮工程”平台等平台的使用,组织力量对全县网格员进行全覆盖培训,进一步增强了基层网格员的信息化治理能力。抓实志愿服务队伍建设。把志愿者日常管理、服务、指导、培训作为社区建设重要工作,常抓不懈,结合银龄陪伴、代办跑腿等服务事项,推动了社区志愿服务常态化。目前,在志愿云平台注册的社区志愿者达1556名,共组建68支志愿服务队,开展志愿服务700余次,受益群众达5.4万人。
(供稿:汉阴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