柞水县坚持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织密联系服务群众网络,建立“平急转换”机制,推动各基层党组织围绕全县中心工作,奋力攻坚克难、聚力改革发展;激励广大党员亮身份践承诺做表率,勇立潮头当先锋、急难险重担使命,实现“两个作用”发挥无缝衔接,推动党旗在项目建设、风险防范、灾后建设、为民服务等急难险重任务一线高高飘扬。
一、强化党建引领,筑牢治理根基
纲举方能目张。柞水县坚持把党的领导贯穿到基层治理全周期、全过程、各方面,持续完善组织体系,在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中发挥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一是纵向到底,织密基层治理体系。在城市大力构建“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联系户”五级组织体系,在农村积极构建“乡镇党委—村级党组织—村民小组(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架构,打造区域党建共同体,推进行业党建与镇(街道)、村(社区)互联互动、基层共建共治,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基层治理体系。二是横向到边,统筹基层治理力量。充分发挥街道“大党工委”、社区“大党委”工作机制优势,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商议党建工作、社区治理、城市建设以及解决居民群众关心的重大问题等,吸纳辖区内机关、学校、企业、物业、社会组织等党组织负责人为社区党组织兼职委员,平时参与服务,夯实联动基础,积蓄协作惯性;突发事件发生时,迅速启动“平急转换”机制,指导和调度开展各项应急工作,切实融合成员单位资源,全力构筑群防群治的红色屏障。三是扁平管理,整合基层治理网格。出台《深化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施方案(试行)》,整合综治、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网格为“一张网”,健全网格信息收集、问题发现、协同处置等机制,全县560个网格设立党小组340个、党员联系户512人,争当网格管理“信息员”、矛盾纠纷“调解员”、安全防范“宣传员”,及时就地转为隐患排查“安全员”、应急前线“冲锋员”、急难险重“攻坚员”,做到反应不迟钝、管理不混乱、处置不出错的平急顺畅转换。
二、健全工作机制,激活发挥动能
基层安则天下安。柞水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做实“镇街吹哨、部门报到”机制,在重大项目成立一线临时党组织,实现“两个作用”在基层治理一线精准发挥。一是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围绕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工作,探索推行“五定五代”工作模式,健全人民调解组织架构、加强调解阵地建设,成立调委会、微调委、调解小组300余个,选优配齐楼栋长740人,因时因地收集居民反映的烦心事、揪心事、操心事,每周对收集的社情民意信息进行一次梳理,针对矛盾纠纷分类施策、定级调处化解,不断提升矛盾纠纷预防化解精细化水平。二是做实“镇街吹哨、部门报到”。统筹考虑报到单位资源力量、职责职能,以及村(社区)规模需求和承载力,结合在职党员的个人兴趣特长和岗位职责,建立报到台账82个,明确报到小区和在职党员,建立双考双评机制,持续优化“双报到”的程序和内容,建立“需求、资源、项目”3张清单,深化“群众点单、社区派单、在职党员干部接单”服务模式,推动服务供需精准匹配,先后开展送政策、送健康、送温暖等志愿服务活动180余场次,解决“急难愁盼”问题139个,实现“平时”联建共治、“急时”联动响应。三是落实重大任务成立临时党组织机制。建立在重大任务一线成立联合党委机制,在疫情防控、防汛救灾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嵌入临时党组织,在重大矛盾纠纷及信访积案专班中成立临时党支部,构建基层党委牵头抓总,基层党组织、职能部门机构、自治组织、社会力量等共同参与的“一核多元”社会治理体系。近年来先后成立重大项目临时党委3个、各类临时党支部150个、组建党员先锋队1800余支,突出在急难险重一线加强党的组织领导、强化“两个作用”发挥。
三、丰富转换场景,助推改革发展
疾风知劲草,严霜识贞木。柞水县突出在强化项目服务保障、灾害应急处置、一线为民服务等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两个作用”,考察、识别和锻炼党员干部。一是在强化项目服务保障上发挥作用。在省市重点项目、城区中心改造、“三无小区”治理等工作中,发动党员宣传政策、号召党员带头搬迁、引导党员入户走访,将各级党员纳入成立的临时党组织统一指挥,快速推进征地搬迁、线缆上墙、治理乱堆乱放,持续强化项目保障服务。特别是在“三无小区”治理过程中,先后成立了30个小区党支部,从包抓牵头部门选派30名党员领导干部担任小区党支部“第一书记”,通过组织、党员与帮扶队同向发力,稳步推动“三无”小区规范化建设、精细化管理。二是在强化一线为民服务上发挥作用。坚持以党组织为“圆心”,整合下沉网格服务的党员干部、志愿者、新就业群体等力量为“半径”,统筹“人、地、事、物、组织”等基本治理要素,落实村(社区)“一年十件实事”820件,坚持县级领导带头、各单位定点包抓,开展“平安夜访”82场次,召开院落会征求村民发展意见建议1500余条,为民办理民生实事279件,以平急结合有效架起干群关系“连心桥”,把“全覆盖”治理、“联动式”响应、“精细化”服务融入日常。
三是在强化灾害应急处置上发挥作用。建立以党员干部、专业技术人员为主的各类应急队伍15个,平时怠速运转、动态调整,一旦出现重大公共卫生事件、重大灾害等突发事件,根据具体情况启动下派,由街道、社区统一指挥,快速妥善应对,实现各级党员干部在紧急突发事件中第一时间实现平急转换。特别是“7·19”洪灾后,全县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积极主动开展抢险救灾、灾后建设,恢复26处集中供水工程,完成275户D级危房改造,修复505座木耳大棚,谱写了战洪灾、建家园、促发展的时代赞歌。
供稿:柞水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