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未央区持续提升服务能力,用心用情守护辖区“一老一小”。图为浐灞半岛社区少年宫开展活动(资料照片)。受访单位供图
西安市未央区辛家庙街道浐灞半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一共4层,最热闹的要数3楼了。
2月10日上午,婴幼儿托育中心和儿童托管中心年后恢复运营,欢笑声充满了3楼的角角落落。一位家长告诉记者,家门口的托育服务为上班族解决了后顾之忧。
基层强则国家强,基层安则天下安。未央区立足区情、积极探索,把社区、小区作为最基本、最核心的治理单元,将财力向社区倾斜、力量向社区下沉,强治理、优服务,以基层治理“顶格努力”,为社区群众提供更多服务。
■ 坚持党建引领 夯实治理根基
未央区下辖10个街道、279个社区、48个村,2020年承接了开发区移交的社区、小区后,服务管理人口从130万激增到180万,95%为城市人口。
未央区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介绍,未央区坚持党建引领,不断完善治理体系,延伸治理触角,着力固本强基,在全区设立686个小区工作站作为社区的“派出机构”,并为不超过百户的楼栋设1名楼栋长,将社区工作延伸至小区、延伸到楼栋。
去年初,太华金堤小区楼栋长李建涛在日常入户走访时,了解到辖区有一户居民发生意外,父女两人面临多次手术。李建涛迅速上报情况,社区和街道办事处第一时间启动“绿色通道”,帮助这个家庭渡过了难关。
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未央区构建区级总网格—街道大网格—社区中网格—小区小网格—楼栋微网格的5级网格管理体系,打造由网格业务指导员、网格长、专职网格员、兼职网格员组成的基层网格化管理服务团队,持续深化“网格+”融合发展,不断丰富拓展基层治理网格内涵外延,以高质量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高质量发展。
■ 聚焦“一老一小” 形成特色品牌
2月10日12时,正值午饭时间,在浐灞半岛社区食堂,社区的很多老人前来就餐。记者在食堂前台看到,菜单上所有餐品都专门标有“敬老价”。
食堂工作人员介绍,社区食堂去年5月开始营业,为前来就餐的60岁以上老人提供八折优惠,同时创新“中央厨房+送餐入户”模式,为高龄、残疾等人群免费送餐。
未央区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介绍,未央区聚焦基层养老服务需求日益增长的实际,加快推进基层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深化“中心+驿站+居家”养老模式,三级养老服务体系日趋完善,“长乐养老”系列特色品牌持续做强,社区食堂建设扎实有序,养老助餐服务水平持续提升,已累计服务超50万人次。
在未央区,很多社区的办公和活动场所都设在住宅楼的一楼,场地狭小、设施短缺。
如何扩大社区活动空间,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未央区通过公建配套、老旧小区改造、腾挪缩减社区办公空间、盘活低效社区用房、发掘驻地机关企事业单位闲置房产等方式,为全区22个社区拓展活动空间4万余平方米、整合土地资源40余处,无偿提供嵌入式服务设施建设。
未央区辛家庙街道办事处社区建设服务科负责人告诉记者,他们本着“阵地利用最大化、服务群众最优化”原则,压缩办公场所,以服务“一老一小”为重点,以场地换服务,已将社区大楼打造成集养老服务、儿童托管、社区助餐、家政便民等于一体的一站式综合服务体,实现了服务“全龄覆盖”。
■ 完善志愿服务 激发社区活力
医生王邦是浐灞半岛社区“七彩”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每次参加义诊活动,他都耐心解答居民提出的健康问题、讲解疾病预防知识。针对社区“一老一小”重点人群,王邦为每人建立一份电子档案,并安排免费上门体检,将优质专业的医疗资源送到居民身边。
社区是志愿服务的主阵地。浐灞半岛社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于2013年底成立“七彩”志愿服务队,下设“红色”党员志愿服务队、“绿色”退役军人安全保障队、“蓝色”司法法律援助队、“白色”医护健康医疗队等7支小分队,共同服务居民生活。
在党建引领下,未央区志愿者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为居民提供涵盖文明宣传、生态环保、应急救援、助老助残、矛盾调解、消防安全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组团式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目前,未央区登记备案的社会组织已超过2200家,志愿者注册人数近17万。
未央区委社会工作部负责人表示,未央区已启动志愿者成长计划,将持续建立健全志愿服务体系、壮大服务队伍、优化服务机制,培育推广更多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志愿服务品牌,以实际行动夯实全区基层治理稳固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