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潼关县城关街道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依托党建引领、产业支撑、环境提升、文明培育等,推动乡村产业振兴、乡村治理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乡村振兴共富路。
党建引领,凝聚乡村振兴合力。坚持围绕“1215”工作法,明确中心城区一个定位,聚焦城市社区、农村两个区域,深入推进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划分“一类”村(社区)党组织2个、“二类”村(社区)党组织7个、“三类”村(社区)党组织1个。按照“一村一策”的工作思路,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确保任务落实落地。落实五项举措:强化理论学习、把牢思想之舵,抓好组织建设、夯实战斗堡垒,抓好队伍建设、提升履职能力,抓好产业发展、实现产业振兴,抓好网格治理、提升治理效能。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对照55条创建标准查漏补缺,聚力打造2024年拟创建的1个省级示范村、1个市级示范村建设任务。加快实施10个产业发展项目、17个基础设施项目建设,推进实现“千村示范引领、万村整治提升”。
环境整治,扮靓美丽乡村“颜值”。坚持综合整治和长效管理相结合,先后开展春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清洁乡村、净美家园”村庄清洁行动、夏季攻坚行动、冬季提升整治“六大行动”等4次集中整治行动,集中整治辖区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完善农村生活垃圾转运体系、做好督查检查,为居民营造一个干净、整洁、有序、优美、文明的环境。全面推动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向“深”处拓展,朝“精”处探寻,往“细”处抓实,继续运用好“千万工程”经验,持续扮靓美丽乡村“颜值”,擦亮乡村振兴“底色”。
产业提质,夯实乡村振兴根基。留翎村运用“资源唤醒”模式,因地制宜,建成山泉水厂,做活“一瓶水”,致富一方人。庆丰社区采用“筑巢引凤”模式,成功建设了5个100吨冷库和1400平方米仓储中心,目前年收益已经达到了5万余元。永丰塬村运用“村企联建”模式,依托盛潼餐饮补齐产业链,合作建成泡沫包装箱厂、冷链仓储,年收益达30万元。顺丰社区运用“党组织+”模式,通过党员示范带动,帮助50余名留守妇女实现“家门口就业”。安乐社区积极探索要素入股模式,在瑞安农业中药材基地投入40万元,实现每年分红4万余元。屯丰村探索要素入股模式,建立集采摘、旅游休闲和科普于一体的千亩樱桃园,带动周边200余人就近务工。中军帐村探索服务创收模式,成立专业合作社,通过设施大棚种植,年收入30万元。
网格治理,提升基层治理效能。兴隆社区设置“民情收集箱”、推行“流动办公”“花园议事会”等矛盾纠纷调解机制,及时将矛盾化解;吴村中心社区打造“枫桥式”警务室,联合片区民警巡逻,服务群众常态化;南新社区创建“小蜜蜂”驿站,吸纳外卖员、热心群众等群体担任流动网格员,为群众提供“一站式”暖心服务,不断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潼关县城关街道全面推进基层网格治理,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依托网格员人熟、地熟、情况熟的优势,及时收集辖区群众意见诉求,排查纠纷苗头。常态化开展村(居)务公开和协商议事,并落实双备案制度和“一约四会”制度,完善村规民约和居民公约,确保群众知情权、参与权。按照“1+N”专兼职结合的模式配齐配强网格员,充实网格力量,推动五方力量下沉社区参与网格服务,建立网格支部,整合网格职能,利用“周二说事”、圆桌会议、“小板凳”等协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提升了群众的主人翁意识。目前,城区共划分一级网格40个,二级网格109个,三级网格433个。农村共划分一级网格33个,二级网格149个,三级网格320个,有力推进了社区精细化管理。
(供稿:潼关县城关街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