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城市党建 / 正文

宜君:党建引领聚合力 社区治理细“治”入“微”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4-10-25 10:14 作者:贺龙、王倩文

近年来,宜君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把党建引领贯穿城市基层治理全过程,立足工作实际,把解决居民身边的“关键小事”作为“大事、要事”来抓,下大功夫击破城市党建服务不细痛点,不断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修路惠民暖人心,“烦心路”变成“幸福路”

“你好,我是咱宜园社区的居民,我家门口附近的污水渠因堵塞造成路面破损,一下雨就污水横流,气味难闻,咱们社区能安排人看一下吗?”前不久,辖区居民反映友谊路路口附近污水渠堵塞,造成路面破损,每逢雨天,居民出行不便。

小路虽不长,但却是小区居民出行的必经之路。了解到这一情况后,社区及时组织网格员实地查看路面情况,及时上报街办和相关职能部门,经各部门协力配合,历经一周的紧张施工铺设,翻修后的污水渠排水畅通,路面平坦整洁。“以前路过这,我都得捂着鼻子快步走开,特别是一下雨,泥水溅一身,现在好了,路口干净整洁,出行体验好多了,咱们社区实实在在的工作铺就了我们的幸福之路。”居民刘师傅高兴地说。

宜阳街道城市社区依托“我为群众办实事·10件实事清单”活动,创新“网格问单+居民点单+社区派单+多方接单”为内容的“点单式”服务新模式,组织社区干部、网格员定期开展“敲门问需”行动,及时收集掌握居民“急难愁盼”问题,按照“一事一方案,一案一专班”的工作模式,主动联系行业部门,逐项策划落实方案,组建工作专班,确保实事如期完成。截至目前,解决完成景园小区化粪池修缮、兴宜路路口硬化、背街小巷“灯下黑”等39件群众烦心事。

便民服务零距离,“小站点”提供“大服务”

午间,走进宜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辖区老人们有的在下象棋,有的在剪纸,康养理疗区内,残疾人士正在家人的陪同下,有序使用共享理疗仪器。“平时子女忙,我在这既能享受优惠饭菜,还能在这跟老朋友们一起下棋聊天,社区提供的这个好地方,我们都说好!”据了解,宜阳社区日间照料中心自投入使用以来,有效解决了老人茶余饭后休闲娱乐、聊天陪伴等“老大难”问题,一站式服务圈住了辖区居民的幸福生活,“幸福食堂”里飘出浓浓幸福味。

近年来,宜阳街道城市社区有效整合现有资源,将党群服务中心与功能场所相结合,打造“1+N”家门口红色服务工作站6个,红色物业3个,以“15分钟服务圈”为目标,纳入17项便民服务,实现网格帮办、代办。打造集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矛盾化解、康复理疗为一体的一站式服务中心2个,建成“慧成长”动力营、“五老”帮扶工作室3个,辐射辖区居民群众7861人,真正实现精细管理全覆盖,便民服务零距离。

矛盾化解促和谐,“姐妹花”化解“不开心”

宜园社区“姐妹花”调解室里,西园小区两户业主就房屋漏水问题坐在一起商谈。“姐,咱楼上楼下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的,这种小问题难以避免,今天咱们坐到这里商量解决了就好了。”“是啊,远亲不如近邻,咱们各退一步,事情也就化解了。”韩佩、韩莉两位“姐妹花”调解员正在奋力调解。不出一个钟头,两位业主心结打开,最终握手言和,一场邻里纠纷圆满化解。

街道城市社区注重挖掘居民调解自治优势,依托家门口红色服务工作站,打造红色物业“和为贵”矛盾纠纷调解接待室3个,建成“姐妹花”“巧嘴婆婆”调解室2个,在辖区居民心中形成“矛盾纠纷找社区,姐妹婆婆齐上阵,有事坐下好商量”的良好氛围,真正做到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家门口。

文化艺术沁生活,“小平台”搭建“大舞台”

重阳节一大早,辖区居民们便三三两两相约来到休闲广场等候宜阳艺术团的精彩节目。活动现场,扇子舞、吹奏葫芦丝、打快板,各种节目应有尽有。精彩的节目赢得台下观众掌声不断,处处呈现一片欢乐、祥和之景。

街道城市社区不断深化文化浸润人心、凝聚民力作用,将优秀文化送到居民群众家门口,持续引领社区风尚,紧贴居民需求,协调多方社会组织资源,凝聚起合唱团、健美队、书法班等6支文化服务队,开展“艺小时居民融合小课堂”,为居民提供广场舞、剪纸、太极拳、戏曲等文艺培训,今年以来,依托宜阳街道社工站,开展“众筹迎端午 情暖夕阳”“忆初心 启征程 绽放银龄新风采”等文化汇演活动12场次,宜阳社区“板凳影院”举办8期,载体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满足了居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增进了社区凝聚力,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区居住氛围。

社区是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承载着居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寄托与向往,宜阳街道城市社区将持续找准“微切口”,努力探索基层治理服务新模式,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效能,以“微治理”撬动“大幸福”。

(供稿:宜君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