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紫阳县西关社区坚持党建引领,扎实推进基层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持续深化“三圈”融合,不断提升社区居民生活幸福指数。
凝聚共建合力,提升“微服务”。一是抓实共驻共建。18个共驻共建单位100余名党员到社区报到,在职党员到社区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困难群众慰问、法治宣传、暑期课堂、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40余次,办理各类事项18件,惠及3000余名居民群众,实现各类资源的有效整合和利用。二是优化干部队伍。开展社区干部能力素质提升行动,由镇党委选派4名领导及干部与社区6名年轻后备力量结对帮带,推进5名社区工作者进“两委”任职,提高社区“两委”干部能力素质水平,解决社区党组织“力量不足”的问题。三是凝聚社会力量。管好用好社区10个社会组织,3支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开展义务植树、就业援助、反诈骗等形式多样、贴近群众的志愿服务活动40余场次。
强化多元共治,做实“微治理”。一是推进环境整治。以打造“示范巷道”为契机,深入开展环境整治活动,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占道经营、露天烧烤等专项整治,打造了石梁子孝义文化墙和吉祥小区法治文化墙2条示范巷道,改善了辖区面貌,提升了居民生活品质。二是抓好网格精细管理。通过压实融合服务载体、加强网格员队伍建设与管理、健全议事制度三项举措,精准对接群众需求,努力实现“人到格中去、事在网中办、服务全覆盖”。截至目前已赋能爱心帮扶、创文宣传、矛盾调解等服务达 140余次。三是倡导文明新风。深入开展“品读地方志书”“集体升学礼”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今年以来累计组织各类文艺演出、理论政策宣讲、典型表彰、卫生法律服务等40余场次,极大地丰富了居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
聚焦急难愁盼,办好“微实事”。一是完善公共设施。从道路微改造、绿化景观、灯光照明、老旧小区改造、服务设施提质等方面着手,通过共驻共建单位的支持和居民的共同参与,在14号楼旁修建旋转步梯,今年5月底建成投用,极大地方便了紫邑新城14、15、16号楼居民出行。二是拓宽就业渠道。开展敲门行动,建立困难群体“需求清单”和社会爱心力量“资源清单”,扩大“家庭工坊”规模,为群众提供就业信息20余条,就业岗位34个。三是聚焦一老一小。始终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针对孤寡、独居老人的“三餐饭热”问题,整合阵地资源,为居民提供实惠丰富的助餐服务,食堂自试营业以来,每天线下就餐人数超过50人,线上订餐超过100份。为丰富社区儿童寒、暑期生活,社区与团县委精心谋划,打造多元社区小课堂,为暑期儿童开展书法、绘画、科学实验、防拐骗知识宣传等活动,今年寒暑假共开展5期活动,覆盖儿童累计8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