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山阳县坚持把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作为关键性举措和基础性工作,以群众需求需要为导向、以织密组织体系为基础、以强化服务功能为重点、以创新体制机制为突破、以加强阵地建设为保障,推动责任向一线传导、组织向一线延伸、力量向一线集聚、治理向一线覆盖,着力构建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格局,走出了一条以城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路径。
坚持以党建引领破题,推动责任向一线传导。建立由县委书记任组长的领导小组,印发《调整优化主城区包抓片区责任》《社区党委片区党总支等工作职责》等“1+4”配套文件,建立县、街道、社区、片区四级联动体系,保证工作协调推进、有力有序。将主城区划分为66个片区,按照自建房20至30户、居民小区50户左右的标准划分1006个网格,把政法综治、民政职能等各类网格统一整合成“一张网”,实现网格全域有效覆盖。各片区分别组建工作专班,实行1名县级领导联系、1至2个部门包抓、1名街办科级干部包联、1名社区干部驻片区工作的“四个一”包抓机制,实现责任体系上下贯通、执行有力。
坚持以队伍优化强基,推动组织向一线延伸。组建社区“大党委”,将主城区12个社区党总支统一调整为党委,成立片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配备党员楼栋长,形成社区党委、片区党总支、网格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楼栋长“五级组织体系”。以片区为单位建立住户、党员、干部职工(退役军人)、特殊人群“四个台账”和商铺、门店、企业、学校、医院等单位信息台账,每季度动态更新,真正掌握实情。制定网格员选聘管理办法,优先从党员、义工、热心居民中选优配齐网格员,定期组织开展岗前业务培训,统一配发红马甲、红袖章、红喇叭、纪实手册,每人每年发放2400元生活补贴,保障激励网格员履职尽责。
坚持以服务提升赋能,推动力量向一线集聚。围绕打造“15分钟便民服务圈”,建成15个集片区办公、读书看报、休闲饮水、物业服务、民事调解等为一体的党群工作站。实施“拆前台、建后台”行动,实现办公区域最小化、便民服务最大化,促进城市社区党员活动阵地由建好向用好转变。推行“党群联心卡”,公开网格员和住户基本信息,明确网格员民事帮办、就业帮扶等服务事项,让网格员成为基层治理的“最前哨”,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米”。动员在职党员、退休干部、退伍军人、热心居民成立健康义诊、便民服务、矛盾排查等志愿服务队210支,推行“群众点单、支部派单、党员接单、民意评单”机制,开展微心愿、微服务、微活动、微讲堂、微调处“五微”活动,用实际行动促进社区文明、睦邻融合。
坚持以联动保障聚力,推动治理向一线覆盖。公开招聘社区工作者58名,落实“双报到”工作机制,组织动员1200余名在职党员干部、156名快递小哥、外卖骑手及法官、检察官、警官、律师下沉社区、片区,不断壮大基层治理力量。坚持党建引领“三无”小区整治,落实23个单位包抓治理责任,扎实开展卫生大整治、环境大提升、安防大改善、物业大配套、文明大行动“五大治理”,落实组织保障、自治管理、督导考核“三项制度”,实现从“三无”向“三有”转变。把片区分为城中村、城乡结合部、移民搬迁小区、“三无”小区、居民小区5种类型,分类施策抓点示范,在人民广场片区聚焦城中村特点,推行红、黄、绿、蓝“四色管理”机制;在丰东新区社区聚焦移民搬迁小区特点,探索施行“五联五化”治理模式,带动基层治理协同推进、整体提升。
供稿:山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