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深则叶茂,本固则枝荣。近年来,解放街道党工委着眼新形势、贯彻新思想、奋力新作为,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使命担当,牢牢把握“抓党建、抓治理、抓服务”的主责主业,在反复“思考、实践、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红领解放圈”理念并深入实践,形成了党组织领导、多主题共治、多平台参与、多机制协同、一社一特的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生态体系,多举措提升城市基层党建整体效应,用忠诚实干写下基层党建工作崭新篇章,为建设全域美好生活示范区区域发展新格局提供了坚强组织保证,全面提升了辖区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红领解放圈’,顾名思义就是党建引领下的基层治理体系。‘红’即红色党建,‘领’即引领基层治理,‘解放圈’即党建引领下解放街道辖区完备的基层治理体系。红领解放圈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主线,以构建美好生活共同体为愿景,通过组织体系、制度机制、治理平台、载体抓手、社区文化等方面的优化重构,按照街道‘1237’工作思路,破解基层治理中的难点痛点问题,凝聚基层治理的最大公约数。”采访中,解放街道党工委书记周莉介绍道。
聚焦主题,扎实开展主题教育打造精干队伍
社区干部是创新城市治理、推动城市发展的排头兵。只有建立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才能增强社区工作力量。为此,解放街道深入推进“党员干部能力素质提升工程”,持续打造解放“铁军”。
深入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常态化学习,不断推动党史学习教育入脑入心。结合主题活动部署要求,每月落实“大聚合强党建”行动任务工作,细化工作内容,高标准严要求完成相关工作,按照每月1号主题党日活动,积极完成党员学习教育管理任务,组织开展民主评议党员和排查整顿发展党员违纪问题,不断增强党员凝聚力和永葆党的纯洁性。积极探索自主办班+远程教育、技能培训+观摩学习、专家讲座+干部论坛等开放式培训模式,提升街道全体党员干部综合素养。组织开展“万名党员进党校”培训活动,组织街道机关及辖区党组织为党员过“政治生日”活动,督促各党组织做好党员积分管理工作,加强流动党员的属地管理。
改革创新,构建权责明确的科学组织体系
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是加强城市基层党建和城市基层治理的先手棋,解放街道实现“一招破题,则满盘皆活”。
——以提升组织力为重点,构建起“街道党工委——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上下贯通的组织体系,将党建工作与城市管理、服务民生等充分融合,将党组织和党员内嵌到网格中,将服务供给实现在家门口,提高了城市基层治理精细化水平。
——始终坚持聚焦急难险重强引领、聚焦基层治理助发展,建立“党建联席会轮值主席制”,深化“街社吹哨、部门报到”工作机制,创新实施“一站式接收、一揽子调处、全链条协调”,实现问题联织、工作联动、平安联创。
——进一步完善应急处置预案,建立重大任务攻坚、突发事件处置等应急处置机制,把区域治理、部门治理,行业治理,基层治理有机结合,切实提高应对危机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全域统筹,夯实基础增强城市党组织凝聚力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近年来,解放街道坚持全面统筹和系统推进,将基层党建引领融入基层治理的各个环节,打造基层共建共治共享的“红色”服务集群,构建起上下联动、左右贯通的组织体系,不断提升城市基层党建工作整体效应,提高居民的归属感。
同时,解放街道着力完善上下贯通、执行有力、左右协同、充满活力的组织体系,实现党建工作与街道各项工作的深度融合。
完善体系建设,服务群众“零距离”。解放街道坚持打造全面覆盖、开放融合、集约高效的党群服务中心体系,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便民服务。目前,共建成街道、社区、网格党群服务中心(站) 9 个,“红色驿站”5 个,“网格党群驿站”2个,依托便民市场打造党建特色品牌,不断夯实便民、利民、惠民举措。
多方联动治理,“独角戏”变“大合唱”。以党的工作开展到哪里,组织就建在哪里的要求,不断跟进完成街道“三无小区”治理。整合执法队伍网格化,将公安、市场监管、行政执法的网格化与街道的网格化相互融合,开展了“打击非法传销窝点”“校园周边环境治理”等60余次,“街社吹哨 部门报到”工作,及时解决了群众反映热难点问题126件,落实了以“网格化、法治化、亲情化、常态化”抓信访矛盾问题化解,开拓了网格资源与群众力量强强联手的新局面。
社区活动阵地是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重要载体,是开展社区文化活动的基础平台。解放街道将基层组织阵地建设作为一项重中之重工作强力推进,确保高标准筑牢服务阵地。建立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2个,居民活动室8个,党员活动室9个、“两代表一委员”活动室等1个,所有社区均建立了一站式服务大厅。
发挥“轴心”,打造独树一帜党建亮点品牌
持续挖掘解放故事,打造街道党建品牌。解放街道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强化政治引领、服务群众功能,形成一贯到底、强劲有力的“动力轴心”。
率先开展“平台——街道+一社一特”管理模式,树立各党支部党建品牌,使党在城市的组织覆盖和工作覆盖有效扩大,政治功能和服务功能明显增强,成为解放街道基层党建的一大亮点,更是临渭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的成功典范。
光华社区的信达商圈党群服务中心通过设立党员服务站、党建活动墙、心愿墙、回音壁、创客空间、社会组织孵化基地等,打造指尖上有温度、实体上有广度、形态上有深度的党群综合服务平台,使商圈的活动不但有商业味道,更有党味。
……
截至目前,打造解放格、红领解放圈和信达商圈党群服务中心等3个街道层面党建品牌,打造新世纪社区的叫醒服务、陕西路社区的小板凳党员志愿服务队、“五小”服务、幸福社区的七彩志愿服务、渭通社区的渭通小卫士等5个社区层面党建品牌。其中,新世纪社区的“叫醒服务”、陕西路社区的“小板凳党员志愿服务队”、幸福社区的“七彩志愿服务”等分别被中省市区组织、宣传等部门表彰推广。
非公企业,从党建工作中发掘社会责任力量
六月7、8日两天,一辆辆贴有爱心送考车贴的爱心车辆,穿梭于大街小巷,只为将考生安全送达,烈日之下,他们坚守在此,为考生保驾护航,他们就是陕西丰泽实业有限公司2023年第七届“情系渭南 爱心送考”志愿服务活动队的车友们 ……
这只是解放街道非公企业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解放街道将非公党建放在重要位置,不断提升非公党建工作水平,激活非公企业发展的“红色动力”。扩大“两个覆盖”,打造企业发展新引擎。解放街道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发展壮大非公经济,旗帜鲜明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深化“放管服”改革,激发实体经济市场活力。按照“非公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就彰显到哪里”的思路,采取单独建、联合建、挂靠建等方式,丰泽物业、华润万家、秦城园林、哈农琴行等一批优秀非公经济党组织相继成立,大学生孵化基地、城市1号书屋、信达国际新型企业组团等新业态、新载体、新经济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展望未来,砥砺前行。解放街道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坚决扛起“基层党建工作现场教学点”的政治责任,坚决落实区委、区政府指示要求,不断深化“红领解放圈”实践,干在实处、走在前列,以一域之光为全局添彩!为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探索更多的、可复制的经验和样板,奋力谱写新时代基层治理追赶超越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