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紫阳县以“五同”工作机制为抓手,以共驻共建为重点,建立联动机制、完善联建路径、凝聚联办力量,切实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组织联盟”总调度 汇聚多元共治力
“‘大总支’成立得太及时了,快速解决了我们想解决但又解决不了的一些问题。比如说,群众反映较多的西关广场综合楼、老夜市综合楼屋顶长期渗水、漏水问题,以前我们是看在眼里急在心里没招数,今年我们直接与‘委员’单位县住建局反馈,已将其纳入了老旧小区改造项目,现在即将完工。”西关社区党支部书记对“大总支”的成立由衷称赞。
“‘大总支’,大在总支委员人数多,大在党组织、单位覆盖面广。如城关镇西关社区大总支,专兼职委员共有17名,专兼职副书记有7名,辐射基层党组织16个,驻区单位19个。大总支不是一级党组织,而是议事协调机构,在城关镇‘大党委’的领导下,进一步强化社区的区域统筹、协调功能,让社区治理由‘单打独斗’到‘抱团作战’转变。”在县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推进会上,西关社区“大总支”支部书记谭正红说道。3月底,紫阳县已成立城市社区“大总支”6个,86个单位主要负责人、4个“两新”党组织书记兼任社区“大总支”委员。
今年来,为切实解决驻区单位对社区共驻共建热情不高、参与意识不强、共驻共建融合不够问题,紫阳县创新工作思路,成立了县委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领导小组,建立了城关镇社区“大党委”、社区“大总支”,着力构建以领导小组为统筹、城关镇“大党委”为核心、社区“大总支”为基础、驻社区单位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共同参与的城市基层党建共驻共建协调联动机制。
“五单联建”优路径 夯实治理责任链
“新华电梯楼摩托车乱放的问题,我们马上进行核查处理。”“经贸局家属楼公共厕所立马维修”“指导农业局二期尽快成立业主委员会”“到社区开展义诊活动”……在环城路社区“大总支”联席会议上,30个“委员”单位根据职责和资源,就社区提出的38项需求清单现场领单表态。
驻社区单位现场领单只是共建责任的其中一环。今年来,为夯实共建单位责任,紫阳县探索建立“居民点单——单位备单—精准下单—组团接单——群众评单”共建责任链。
社区干部、网格员等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群众代表会,微信群网上征集、到机关单位主动对接等,双向了解社区居民需求和驻社区单位资源,分别归类整理成“需求清单”和“资源清单”,并在“大总支”联席会议上一一“过堂会审”,精准对接形成“项目清单”。驻社区单位按照定任务、定措施、定时限、定人员“四定”要求,推动共建项目落实落地,“大总支”按月对“项目清单”办理情况跟踪了解,对进度较慢的下单提醒,对落实存在问题的向上级党组织及时反馈,并把“项目清单”完成情况及群众满意度作为驻社区单位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半年来,城关镇6个社区共收集居民需求301件,已实现居民“微心愿”253个,建立“需求清单”48个,签订“共建协议”114份,形成“调配清单”7个。
“红心联动”办实事 提升群众幸福感
在仁和社区,“红马褂”小分队齐心协力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在环城路社区,“人民调解员”正在调处矛盾、化解纠纷、普及法律知识;在会仙桥社区,“红色送教队”正穿梭于楼宇门户之间,给留守儿童送温暖……
“一名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进社区,能真正了解基层群众的所需所盼,对党员来说,是一次能力和作风的考验,是践行初心使命的具体体现。”县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雷红民说。
为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紫阳县按照党员“五带头”要求,全面推动落实机关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到社区“双报到”为民服务活动。80余名县直机关党组织组织1609名党员每月定期到社区领岗,他们是网格员、是宣传员、是代办员、是服务员,以志愿服务队的形式到社区常态化开展义诊、法律服务、环境治理、矛盾纠纷调处等志愿服务活动,协调解决热点难点问题79件,办理好事实事1700余件。
工作开展得好不好,最终由群众来评判。社区对党员报到情况及时登记反馈,每半年向报到党员所属党组织反馈一次报到情况,年底召开群众满意度测评会,就报到党员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民主测评,并把测评结果和报到情况作为民主评议党员、职务晋升、年度考核、评先评优等工作的重要依据。
(供稿:紫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