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基层党建 / 城市党建 / 正文

平利县:“三亮三问”激活社区治理“红色引擎”

来源:陕西党建网 发布时间:2023-05-31 17:34 作者:方沂蒙 李姝杨

社区是百姓生活的最小“单元格”,是构筑民生幸福生活的“主阵地”,虽说地方不大,但群众的大事小事都在这儿,如何破解“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的困境,在推动基层治理过程中如何更好地服务群众,是广大社区工作者共同面临的问题。今年以来,平利县城关镇东城社区党支部积极探索,找准工作突破口和着力点,广泛凝聚15个共驻共建单位及双报到党员力量,扎实开展“三亮三问”活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下沉基层,激活红色动能,助推“五同”工作机制在社区落地生根,开创城市基层党建引领基层治理新局面。

亮身份,问目标,汇聚先锋力量靶向发力

“你这是在贴啥呢?”“阿姨,我是一名共产党员,现在要亮党员身份,我们要时刻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同时也要接受大家的监督呢。”家住东城社区的葛某某,是县审计局的一名干部,辖区内像他这样的党员还有很多。今年4月,社区为报到党员集中举行了“线下亮身份”授牌仪式,在庄严隆重的氛围中重温入党誓词,发放“共产党员户”门牌100余张,提醒每名党员干部要严格约束自己的言行,不仅要亮明身份,更要事事走在前、作表率,以切实行动维护党的光辉形象。

随着党员力量的不断汇集,呈现出“社区扛旗,一呼百应”的良好局面。社区迅速将辖内各方力量统筹起来形成共治合力,按照321模式推动社区治理有序开展。将2185户居民分为关心户、连心户、放心户三类,迅速摸清住户底数;以不多于80户的标准划优27个网格,织牢织密服务网底;着力加强新型工作阵地建设,力促标准化规范化;收集需求清单、资源清单和项目清单,严格实施三单管理,最终通过问清底数、问清资源、问清需求,进一步认真细化年度工作计划和月度目标,确保群众需求有回应、群众难处有人管,党员作用发挥有平台、服务群众有载体,在共驻共建中实现干群间的“双向奔赴”。

亮承诺,问需求,聚焦问题导向精准服务

社区服务作为民生建设的“最后一公里”,是整个社会服务体系的末端,也是最关键的一环。为提升基层服务意识和服务能力,社区建立公开承诺机制,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各共建单位党建工作负责人结合自身职责作出视频承诺,各单位报到党员作出书面承诺,截至目前累计拍摄视频15条,签订承诺书315张。承诺的可视化、公开化更是让这项“新奇”的工作一度“霸屏”朋友圈,大家都热情高涨,积极投身到社区工作中来。

社区治理不是独角戏,而是“协奏曲”。按照资源整合共驻共建共享原则,社区携手双报到党员广泛征集群众需求,再将这些需求与共建单位资源进行匹配,运用“六帽”服务法将其精准用之于民。红帽帮扶类资源,由15个单位分片包联77个关心户和33个连心户,帮助困难群众解决难题;白帽医疗类资源,通过定期义诊、入户体检,将健康送到家门口;蓝帽政法类资源,开展法律服务、矛盾化解、反诈宣传等活动,守护一方群众平安;金帽政策类资源,通过培训讲座、咨询服务等方式将专项政策用好、用活、用足;黄帽建设类资源,开展硬件设施、环境维护、物业管理等服务,加强社区治理硬件基础;青帽教育类资源,创办书屋、开展健康教育等主题活动,促进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发展。针对不同人群努力打造服务全链条,最大限度满足群众的各类需求,补齐社区服务短板。

亮行动,问结果,立足为民之本纾难解困

群众事无小事,无论是修好一盏照明的路灯,还是疏通一条长期堵塞积淤的下水道,社区一直在行动,做的都是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在事。社区每月策划1天集体活动日,组织“红马甲志愿小分队”深入辖区小巷,开展“清洁家园,党员先行”环境同治活动;每季度开展一次文化惠民活动,营造健康文明、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定期组织各类留守儿童公益活动,为孩子送去社会各界的温暖和关爱等等。在以点滴行动为居民打造幸福家园的同时,赢得大家的理解与支持,并带动更多的居民参与其中。

小社区连着大民心,小网格连着千万家,群众满意是基层治理的终极目标,社区工作结果怎么样,群众说好才算数。围绕志愿服务情况,社区及时跟进开展满意度调查,将入户了解、电话询问以及居民主动反馈的情况详细记录,作为共建单位和报到党员积分评优的重要依据。前不久,县医保局、卫健局联合开展的义诊活动,为有需要的居民尤其是出行不便的老人提供专业的医疗服务,群众都赞不绝口,“现在可真方便,不用排队挂号,社区把医院专家都请到家门口来了,还是免费的嘞!”截至目前,社区联合15个共驻共建单位和315名双报到党员深入社区提供服务150人次,为群众解决困难10件,办实事25件,群众满意度达100%。

单位:平利县委组织部

责任编辑:孟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