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城虽云乐 不如早还乡
我是一名土生土长的泾阳人。在四川大学求学七载,毕业之际我也曾像所有普通大学一样,在人生的十字路口陷入了迷茫,开始思考起“人生哲学”:我所追求是什么呢?我的人生价值在何处?我能干些什么呢?最终是陕西省定向招录选调生的机缘给了我答案。怀揣着回报桑梓的情怀,带着对个人价值的追寻,作出了这个影响一生但也绝不后悔的决定,成为泾阳县委办公室的一名干部,幸运地再次回到了这个生我育我的家乡。鲁迅先生说,青年人要有一分热,发一分光。我也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能量,但亦想成为在基层照耀别人的一束萤光。
千淘万漉虽辛苦 吹尽狂沙始到金
基层三年,时光如流。从开始的茫然无措,到后来渐入佳境,我逐步从一名青涩的学生蜕变成长为人民的干部,这其中离不开基层实践的历练。第一次入户走访时,性格内向的我不懂得如何和群众搭话,几度陷入沉默和尴尬,于是我一次次跟随村干部和工作队入户,观察他们学习和群众打交道的技巧,摸清户情,学到了哪户人什么性格,以什么方式沟通效果更好,从而让党的声音在群众中得到广泛传播、政策得到充分落实;第一次整理资料时,看着杂乱的材料找不到章法,毫无头绪,于是我向包村干部请教,理顺逻辑,学会了整理出漂亮的各类工作资料,以供查证;第一次被安排起草公文时,一头雾水无从下笔,写出来错误频出,受到领导批评,于是我埋头在各类文件中充电学习,全面提升个人的政治素养和业务技能……“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在村的两年,脱贫攻坚、疫情防控等是我的主战场,现在回到县委办机关、秘书科事务成为新的挑战,虽然辛苦,但这些急难险重的任务无一不在锻炼着我的综合素质与能力,将我锤炼成一名人民需要的干部。最美的风景在基层,最好的课堂在基层,最大的舞台也在基层。基层是有大学问的地方,要学的东西还很多。
但愿苍生俱饱暖 不辞辛苦出山林
基层是最贴近群众的地方。几年来无论是挨家入户排查群众困难问题,帮助贫困群众稳定增收;还是汛期时挨家挨户排查风险、劝说群众转移;或是坚守疫情防控岗位,守住安全底线;亦或是主动服务村里的老年人完成年审……桩桩件件虽是小事,但能为他人带来温暖和光亮,也让我的内心充满了幸福感和满足感,让我对自己正在从事的事业更加坚定。我是一名选调生,也是一名人民的干部,为了人民需要、为人民而干事。或许我的岗位非常平凡,我做的事情非常微小,我的能力范围非常有限,但能够把简单的事情完成好,看到群众的笑容,那么我的努力就是有价值的,吃再多苦也是有意义的。
(作者系中共泾阳县委办公室四级主任科员 2018届选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