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岚皋县城关镇联春村党员陈周辉,准备前往江苏省昆山市务工。临行前,他像往常一样主动到村党支部报备。在岚皋县,像陈周辉一样外出务工的流动党员,全县有600余名。
一直以来,流动党员分布点散面广、岗位千差万别、从业流动性大,如何加强和改进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努力以流动党员的“自转”示范引领最大“公转”,确保流动党员流动不流失?
岚皋县进行了有益探索,精准打出三套“组合拳”,采取打造“服务站”面对面谈心、打通“云平台”点对点聚心、打拼“创业路”实打实暖心“三心联动”方式,随时掌握党员流入流出情况,抓实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引导流动党员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锻造出一支充满活力的先锋力量。
打造服务站——面对面谈心
2月7日,岚皋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座谈会如期召开。全县18名流动党员代表齐聚一堂,讲述创业就业感悟,分享党建知识心得。“在外漂泊多年,原以为党员身份会被距离冲淡,现在瞬时有了归属感。”流动党员代表龚正涛感慨道。
为抓实流动党员教育管理,岚皋县聚焦流动党员去向难掌握、管理难落实、活动难组织、作用难发挥等问题,以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流动党员服务站,精心打造了一站式服务平台,制定推行流动党员教育管理系列工作举措,从精准纳管、用活载体、搭建平台等方面持续发力,将流动党员牢牢凝聚在党旗下,让流动党员有“家”有学还有为。
今年以来,岚皋县充分发挥流动党员服务站作用,通过党务公开栏、LED宣传屏、微信群、公众号等渠道,重点摸排统计外出务工党员、易地搬迁党员、机关退休党员、高校毕业生党员四类党员群体,形成“一县域一库、一党委一册、一支部一表”动态管理台账,有效提升了党员管理的精准性和动态性。
走进城关镇号房湾社区,公示栏张贴着流动党员报到指南,报到地点、联系方式一目了然,一次性创业补贴、医疗救助等政策信息汇编成册随意取用。“镇上在册流动党员242名,约占全镇党员15%,我们把党群服务中心作为流动党员服务站,重点利用各种节假日掌握党员流向,真正实现‘流动不流失,离乡不离党’。”城关镇党委书记黄仁勇说。
党员找组织,组织找党员,党员找党员,这一切都离不开信息化手段的精准赋能。打开“陕西省党建信息化平台”流动党员管理板块,流出党员、流入党员、历史流入党员信息一目了然。一键添加流出党员,一键新增流入党员,不管省内流动还是省外流动,信息化平台实现党员与党组织间无缝对接。
在岚皋县流动党员管理工作座谈会获悉,今年将依托流出地与流入地共建共管,规范开展组织生活,完善党员“三诺”管理、党员先锋岗、“双报到”等机制,引导流动党员在推动发展、维护稳定、服务群众中当先锋,提升流动党员双向引导与互动质效。
打通云平台——点对点聚心
前段时间,佐龙镇花坝村党群服务中心,一场别开生面的党员“云会议”,让大学毕业生王本飞印象深刻。王本飞觉得,“云平台”让千里之外的参与有了深度,更有了温度。
“去年,咱们村新建了1处生态养鱼基地,新增了‘十里荷香’观光示范点,驻村第一书记通过电商直播带货把村里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屏幕这头,村党支部书记在讲述这几年乡村振兴故事;屏幕那头,王本飞和其他几名流动党员听得津津有味。
王本飞是佐龙镇花坝村流出到汉中市汉台区王观营社区的一名流动党员,经营着一家体育儿童运动馆。按照“1名结对联系人+x名流动党员”模式,花坝村党支部副书记陈明华与王本飞结成对子,时常督促他参加线上学习。“尽管身处他乡,这种被牵挂的感觉,让我内心特别踏实。”王本飞说。
党员流动到哪里,学习教育就跟进到哪里。很多党员因工作、生活等原因,无法定期回乡参加组织活动。为打破时空局限,岚皋县统筹各个党组织,号召流动党员通过视频连线方式参与“三会一课”、主题党日、讲党课等活动,工作人员定期在线上向流动党员推送党建知识、政策法规、家乡动态等信息,让每个党员都能跟上组织的步伐。
几年前,流动党员刘德疆离开老家紫阳县来到岚皋县工作。“初来乍到人生地不熟,居住地西坡社区工作人员经常打电话了解情况,提醒我及时报到,给我提供租房信息。”安顿下来后,刘德疆与支部党员一同学习,参加组织活动,还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帮助社区拍摄工作照片和宣传视频,很快与群众熟络了起来。“现在,我已经把这里当成了第二故乡。”刘德疆说。
离乡不离学,用活线上“云端课堂”,让流动党员灵活多样“线上学”。如今,“云平台”已成为岚皋县推动流动党员学习教育不断线的中流砥柱。
打拼创业路——实打实暖心
“要及时松土除草施肥,萌芽前保持土壤湿润,这样香椿产量和品质会更好。”近日,蔺河镇和平村香椿种植基地,返乡创业的流动党员李鹏正指导村民做好香椿管护。
李鹏原来是和平村的一名党员,一直在外地务工,前几年回乡后李鹏多了一个新身份:和平村党支部副书记。“家乡给了我创业机会,乡亲们也加入进来,这更加坚定了我干事创业的信心。”李鹏笑着说。在李鹏的带领下,和平村旧貌换新颜,曾经的经济薄弱村,如今已变身远近闻名的产业村。
为引导流动党员更好发挥作用,岚皋县从选育培养方向发力,搭建流动党员回引、创业服务保障、创业金融支持三大平台,借助政策导向、乡情感召、环境吸引等因素,有效促成了人才回引、资金回流、项目回归,助力乡村振兴。
从逐梦“南飞雁”到振兴“领头羊”,草垭村党支部书记胡发领的“强村富民梦”,正在不断成为现实。这两年,草垭村将零散低效土地整合盘活,大力发展魔芋产业,2024年村集体年经营性收益达40余万元。返乡四年来,胡发领得到了党组织和群众的认可,底气越来越足。“现在目睹乡亲们在家门口就能挣钱,回来值得。”胡发领说。
“暖‘流’聚力,关爱有‘家’。”这句朴实而温暖的口号,不仅是岚皋县流动党员的行动指南,更是他们践行初心使命的真实写照。作为流动党员“志愿服务队”的一员,蔺河镇棋盘村胡祥峰成立的劳务工程公司,每年吸纳本县及周边县区200余名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帮助人均年增收10余万元。
“流动党员是宝贵人才资源,我们通过建平台、重激励、抓培养,积极引导流动党员发挥特长,在耕耘外乡、造福同乡、回馈家乡中亮身份、树形象、做表率,助力流出地和流入地两个‘家乡’共同发展。”岚皋县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妮娜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