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寒料峭,步履不停。2月17日,宝鸡市凤翔区城关镇凤鸣路社区的新入职工作者们经历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入职仪式”——从晨间的理论赋能到午后的实地研学,用脚步丈量辖区36个居民小区的每一条街巷,在“老带新”的实践中开启为民服务的第一课。
晨间充电:“五大基本功”勾勒成长图谱
上午的见面会上,社区党总支书记白岚以“听、说、读、写、思”五大基本功为主线,为新同事勾勒出社区工作者的成长图谱。“倾听群众心声是立身之本,清晰表达政策是沟通之桥,研读文件条例是专业之基,撰写民情日志是沉淀之道,而思考创新路径则是破局之钥。”她特别强调,“纸上得来终觉浅,真正的课堂在楼栋之间、在居民身边。”
随着监委会主任王转红宣布“老带新”轮岗计划,一场理论与实践交融的成长之旅正式拉开帷幕。
午后躬行:36个小区走出“民情地图”
下午2点,社区副书记孙淑娟与副主任张君丽带领新老同事组成“研学小队”,以“走遍、认门、识人、知事”为目标,开启辖区全覆盖走访。寒风中,鲜艳的社区工作马甲成了街头跃动的风景线。
薄暮分享:身体力行中厚植为民情怀
暮色渐沉,36个小区的足迹化作新人们手机里密密麻麻的定位标记和民情速记。返程路上,00后新社工小王深有感触说:“过去觉得社区工作就是坐办公室填表格,今天才发现,走得勤才能看得真——哪家商铺消防通道被堵、哪个院落缺少休闲座椅,这些‘活地图’般的认知,才是服务群众最硬的底气。”用脚步缩短心与心的距离,以实践夯实成长的根基。
凤鸣路社区这场“入职仪式”,既是凤翔区增强社区干部教育培训系统性、针对性、有效性的有益探索,又是青干培养“传帮带”传统的生动延续,更诠释了新时代社区工作者“脚下沾泥土,心中装民生”的朴素情怀。未来一个月,新人将在轮岗中继续跟随老同事深耕网格,让今日走过的每一条街巷,都化作明日服务群众的温暖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