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泾阳县以开展干部作风能力提升年活动为契机,依托安吴青训班红色资源优势,以“搭建成长进步新平台、开辟精准选用新路径、探索教育培训新模式”为目标,创办“泾”锐之师·青训营,大力选拔储备、培养锻炼年轻干部,着力锻造一支信念坚定、能力突出、敢于担当、奋发有为的“泾”锐之师·斗志昂“阳”年轻干部队伍。2024年4月份,第一期学员经过结业考试及学习成果交流汇报会后,已顺利结业;第二期青训营开班。
严把“优选”关,精心选苗入营。绘制“施工图”。站在为泾阳未来发展培养人才的高度,树立全县培养年轻干部“一盘棋”思想,统筹县内各项资源,总结一期青训营经验,制定符合年轻干部发展的“专属”培养方案,源源不断为泾阳高质量发展培养年轻优秀人才。扶植“苗圃地”。坚持早发现、早培养,注重察德辨才,甄别掌握年轻干部基本情况,健全完善后备干部信息库,确保精准择优识别优秀年轻干部。严选“优质苗”。从选调生、公务员及事业干部中选拔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青训营第一期学员30人,以“90”后、重点本科毕业同志为主体;第二期学员40人,以“95”后年轻干部为主体,其中选调生19人,公务员17人,事业干部4人。
严把“育苗”关,创新教学方式。精心设置课程。开设“青苗学堂”,用好“泾”锐大讲堂、泾阳大讲堂等平台,统筹多种需求,以“用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为导向,聚焦事业发展需要、干部履职需要,邀请党校教师、相关领域专家、部门业务骨干对党的二十大精神、土地资源管理、地方政府专项债券、金融服务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等专业性较强的内容开展集中培训26期。灵活创新教学载体。在安吴青训班开展理想信念教育,筑牢学员思想根基;组织学员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参与沉浸式调研学习活动;开展以“激发青年活力·凝聚青春力量”为主题的“破冰”活动,培养第二期“泾”锐之师·青训营精诚团结、协同共进的团队精神。抓实能力提升。根据全县调查研究的14个重点方面,结合学员自身岗位职责,每人确定1项调研课题,开展“解剖麻雀”式蹲点调研,不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严把“实践”关,强化一线历练。项目观摩拓思路。组织学员参与乡村振兴暨项目建设观摩活动16期,使学员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各镇(街道)发展定位和主导产业,学习乡村振兴经验做法。知行合一促提升。立足农村基层、招商引资、经济建设、信访维稳等“四个一线”,采用“自主选岗、按需定岗、统筹调岗”的方式,分3批次安排学员深入发改、招商、乡村振兴、自然资源等部门轮训,锤炼工作能力。交流学习赋动能。选派6名年轻干部赴江苏盐都交流学习3个月,选派11名年轻干部在对口业务部门挂职锻炼,压担子、壮筋骨,不断增强年轻干部专业素养和履职本领。
严把“管理”关,增强培训实效。从严考评“出实效”。通过建立“学分制”将学员的学习态度、知识掌握以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等情况作为加减分项,以综合得分全面掌握学员在青训营中的整体情况。择优提拔“架梯子”。通过搭建学习平台,以赛促训、交流汇报等方式,给干部压担子、加压力,有效在教育培训的过程中形成比学赶超、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学员们从“基层小白”逐步成长为各单位的业务骨干,其中1名学员转任重要岗位、6名学员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4名学员晋升职级,3名青训营组织机构负责人提拔正科级领导干部。加快成长“搭台子”。第二期青训营在培训内容和方式上紧跟新形势新变化,紧贴组织需求、岗位需求、干部需求,不断进行创新和探索,丰富教育培训资源和方式方法。同时,充分发挥基层党委(党组)作用,借鉴青训营培养锻炼模式,打造桥底青年说、口镇谷口学堂等各具特色的基层“青训营”,加大年轻干部培养力度,在全县营造爱学习、善学习的浓厚氛围,为建设活力宜居幸福的现代化新泾阳助力赋能。
供稿:泾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