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强村(社区)“两委”干部队伍建设,优化村级干部梯队结构,柞水县科学谋划,全链条建强村级干部队伍,为基层党组织的高质量发展注入“源头活水”。
压实责任链,精准分析研判。一是客观全面开展村班子运行情况评估。成立由联镇包村县级领导任第一组长,各镇(街道)党(工)委书记任组长,包联村的党政班子成员任副组长,熟悉党建工作的干部为成员的专项研判工作小组65个,“村村到”开展分析研判工作。二是严密组织抓推进。通过个别谈话、民主测评、入户走访、实地查看、查阅资料等方式,聚焦“能力素质、干事创业、精神状态、廉洁自律、群众反映”五大方面内容进行综合研判。三是扎实整改抓落实。成立县级核查组3个,深入镇村,围绕评估内容和目标任务,及时发现、解决研判中存在的问题。建立问题整改工作台账,收集分析研判反馈问题3大类、24个,制定整改措施12条。
拓宽培养链,储备后备力量。一是挖掘培养包括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在内的本乡本土人才43人,充分发挥农业农村、教育、人社、退役军人、工商联、共青团等部门职能作用,动员“四类人员”中的优秀人才动员回来。二是按照“双好双强”标准选人,对拟纳入后备力量的优秀人员“面对面”深入谈话了解,经各镇(街道)包村领导牵头初审、县委组织部会同镇(街道)综合研究、县级部门资格联审等环节层层筛选把关,坚决杜绝受过刑事处罚、涉黑涉恶等问题人员进入后备力量队伍。三是在后备力量研究确定后,建立柞水县村党组织书记后备力量培育台账,安排有经验的镇(街道)干部和优秀村书记结对帮带,目前共形成帮带对子130对,对目前没有在村级岗位的17名后备力量组织跟岗锻炼,并实行动态管理。
夯实保障链,提高岗位预期。一是完善村干部绩效报酬与村集体经济收益挂钩机制,每年评选经济发展强村10个,对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作出突出贡献的个人进行奖励,树立“多劳多得、激励先进”的鲜明导向。二是严格发放村干部补贴,提高村干部基本报酬并建立正常增长机制。落实村干部养老、医疗、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体检、带薪休假等待遇。三是实行“千名领跑人”学历提升计划,创新学习方式,以线上教育为主,确保村干部学习无需脱产离岗,最大限度为村干部接受教育提供便利,目前已参与学历提升计划116人。
供稿:柞水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