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白水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远程教育在新时代宣传党的政策、提升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密切联系群众方面的重要作用,通过在基站“点”上聚力、学习“线”上贯通、成效“面”上拓展,构筑教、学、用结合的立体矩阵,推动党员教育工作提质增效,切实为基层党员干部群众“充电赋能”。
“点”上聚力,筑牢远教站点主阵地。一是夯实制度“支撑点”。深入63个村专题调研,准确了解远教学习成果、农村党员所想所需等情况,制定出台《白水县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管理办法》《加强远程教育管理的九条措施》《播放收看制度》《设备管理制度》《站点播放管理员职责》等制度,印发“站点操作流程图”,明确岗位要求、工作职责、具体任务和奖惩措施,将任务细化到点、责任落实到人。二是抓实管理“关键点”。采取每月提醒及“后台监督+照片记录”的方式,及时掌握各站点播放率、播放记录及学用情况,强化管理员工作职责和站点播放员日常履职,狠抓阵地规范化管理和常态化学用;建立“月反馈、季通报、年考核”的工作机制,形成“自查+督查+年终考核”的闭环落实措施,确保远程教育站点管得好、用得好。三是锚定提质“突破点”。适时召开年度远程教育工作表彰暨总结会,根据优秀站点20%、良好站点30%的评分比例,按照优秀党(工)委3000元、优秀管理员1000元、优秀站点800元、良好站点500元、一般站点200元,较差或不合格站点不发的形式核发奖补金,以奖代补充分调动站点播放员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被评为较差站点将被列入县镇重点督查范围,指定站点播放员由党组织书记担任,年度累计通报2次及以上的站点,将由分管副部长对其党(工)委分管领导和管理员进行诫勉谈话。
“线”上贯通,打造远教学习微矩阵。一是连接现场“交流线”。积极推行“2+1+X”学习模式(即:组织部指定学2个、镇党委结合近期重点工作明确1个,村上根据党员群众需求自选“X”个),建立“视频学习+座谈交流”平台,采取观看视频集中学+专题讨论提意见+党组织书记总结点评的学习流程,收集党员群众意见建议480余条,推动党员开口讲、现场谈,进一步提升党员群众学习实效。二是突出身边“榜样线”。结合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等主题,推动远程教育与基层党组织“三会一课”、主题党日活动等深度融合,利用远程教育站点,积极组织2400余名党员干部观看主题教育特色教材《塞上旗手》《二十大代表风采录》等视频,让广大党员干部沉浸式感悟榜样力量,将远程教育“小站点”打造成基层党组织开展教育培训的“大阵地”。三是破解群众“需求线”。坚持理论学习与致富需求相结合,发放调查问卷、走访群众、召开座谈会,及时调查了解党员群众学习需求和致富意愿,建立“点播”制度,选学《“慧”种地的“土专家”》《苹果套袋期果园管理》《大棚葡萄管理技术要点》等课件,将远程教育平台打造成提高党员教育实效、群众了解政策、农民学习提升技能的桥梁和纽带。
“面”上拓展,延伸学用结合服务圈。一是扩大课件“覆盖面”。坚持把课件节目制作作为远程教育有效开展的源头活水和党员群众学习受益的核心要素,按照全市远程教育学用提升行动“围绕中心、聚焦基层、系列开发、上下联动、打造精品”制片思路,制作拍摄《林大姐田埂梦》《青山鉴》《星火初照白水》等10余部党员教育电视片,为党员教育培训提供鲜活教材。二是共建群众“参与面”。充分发挥远程教育示范站点学用成果转化,开展社区为民办实事服务,城关街道工农社区管辖的34个小区划分为5大片区,发挥远教站点平台与党建联席会平台和智慧社区网络平台作用,融合23个共建单位、13家社会组织、27个网格党支部、19家物业公司、12家小区业委会、740名网格员和100多名居民代表建成“聚心源”会客厅议事机构,线上线下同步开展社区发展建设、居民难题解决等基层服务。三是提升影响“辐射面”。探索“远教+集体经济”模式,学用成果凸显。雷牙镇刘家卓村协调流转土地300亩,发展大棚设施农业,为群众提供就业岗位50余个,促进群众年增收138万元,65户群众土地流转年收益19万元;林皋镇白姚村的“公司+村集体经济联合社+村民”抱团发展模式,由村党组织牵头统一供应种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收购入库,带动农户种植丹参150亩,每亩盈利4000余元。
供稿:白水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