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泾阳县坚持不懈狠抓年轻干部培养锻炼,结合安吴青训班红色资源,探索创办“泾”锐之师·青训营,以一系列的“组合拳”“硬措施”全方位锻造优秀干部,着力培育一支本领过硬、堪当重任的“泾”锐之师·斗志昂“阳”过硬干部队伍。
突出谋篇布局,构建严选精育“炼钢炉”。坚持高点定位,精心谋划布局,多渠道发掘、多层次发现,把有发展潜力的年轻干部纳入干部培养“蓄水池”,为青训营培育工作奠定坚实基础。“高站位”统筹谋划。县委主要领导亲自抓、组织部门协同抓、管理成员具体抓,坚持问题导向,通过沟通研讨、座谈交流、问卷调查等形式,着眼提升履职能力,准确把握培训需求,找准难点堵点,精准靶向施策,制定《“泾”锐之师·青训营实施方案》,确保培训科学精准,取得实效。“零距离”精准识别。依托目标责任考核,坚持“四大家”领导带队,深入各单位“一对一”开展个别访谈,按照“三不五看”原则(不看背景、不看表面、不看资历,看政治素质、看综合表现、看专业特长、看培养潜力、看成长经历),甄别掌握年轻干部性格特点、知识结构、专业特长,将优秀年轻干部精准识别出来。“严标准”筛选认定。按照“基层推荐+综合研判+组织确定”方式,以“政治素质高、综合能力强、工作作风好、发展潜力大”为原则,结合人选日常表现、工作实绩、群众口碑等情况,择优比选,确定“泾”锐之师·青训营学员。第一期确定青训营学员30名(主要为90后重点本科干部),第二期确定青训营学员40名(主要为95后重点本科干部)。
突出形式创新,构建练兵强能“全链条”。坚持教育培训与实践锻炼相结合,多措并举,精准施策,全方位、精准式、高频次推进教育培训,切实提高年轻干部综合素质。集中充电让培训“实起来”。突出务实管用,开设“青苗学堂”,结合工作重点、学员短板,确定集中培训课程,通过“学员建议+专题调研+组织研究”方式,确定党的二十大精神、数字经济、产业发展、项目建设等专题课程,做到政治能力、业务能力、专项能力培训全覆盖。邀请党校教授、部门业务骨干、专家学者集中培训14期。依托“泾锐大讲堂”,采取“互动式”授课,围绕“自动化办公、公文写作、数字经济、项目建设、公共礼仪”等主题举办8期,组织部分青训营学员先后登台授课,分享交流,形成良好示范带动效应。一线练兵让培训“紧起来”。采用“自主选岗、按需定岗、统筹调岗”方式,分3批次安排学员到招商、信访等艰苦吃劲岗位,锤炼工作作风,提升应急处突能力。组织学员参加乡村振兴暨项目建设观摩活动11期,更直观、更深入地了解各镇(街道)发展定位和主导产业,学习乡村振兴经验做法。组织学员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开展“深学细研强本领·乡村振兴赋动能”“沉浸式”调研学习活动,引导学员深耕基层沃土、磨砺实战本领,让培训更接地气。选派6名年轻干部赴江苏盐都交流学习,选派11名年轻干部在对口业务部门挂职锻炼,不断增强干部专业素养和履职本领。情景模拟让培训“活起来”。开展“情景模拟大练兵·互换角色促提升”情景模拟活动,结合工作实际,围绕工作协调、征地拆迁、生态环保、信访维稳等难题,拟定情景题库,设定学员角色,营造活跃紧张气氛,让学员在情景模拟中身临其境,直面难题,锻炼逻辑思维、语言组织、协调应变能力,切实达到“以学补能、以练促学”目的。进一步打破传统培训模式,先后举办“赴先进发达地区交流学习分享会”“桥底·青年说”,在启发思维和激发年轻干部活力方面收到良好效果。
突出从严管理,构建培优育强“保障网”。坚持严管厚爱结合,激励约束并重,优化管理机制,强化纪律保障,坚持跟踪问效,确保学员“出炉”即“出色”。添加学习“催化剂”。构建上下协作、齐抓共管格局,搭建“营长统筹+班长负责”组织架构,建立“小班制”(每班5人),选拔优秀年轻科级领导干部担任班长,充分听取学员对教育培训的意见建议,有的放矢,对症下药,及时调整培训计划、任务和课程,确保培训针对性强、操作性高。动态掌握“成绩单”。每两周进行一次知识测试,了解掌握学员学习情况,及时查缺补漏,补齐短板。常态化开展“晾绩晒绩”活动,采用“月晒、季复盘、年总结”模式,综合运用学习成果交流会、实践比拼、公文写作等方式,组织年轻干部晾晒实绩,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树立成长“风向标”。完善学员表现评价反馈机制,坚持定期听、随机察、专门评、年度考相结合,动态掌握出勤情况、学习态度、平时成绩等指标。对于态度不积极、成绩不理想的,及时教育引导,谈话提醒;对于表现突出、成绩优异的,纳入后备干部储备库,提拔使用时优先考虑,以“优者上、庸者下、劣者汰”良好氛围保障培训实效。目前,2名青训营学员被提拔为副科级领导干部,4名晋升职级。“青训营”有关经验做法在《中国组织人事报》刊载报道。
供稿:泾阳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