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扶风县紧盯干部“八小时之外”社交圈、生活圈、休闲圈,坚持做到刚性约束与柔性指导、传统手段与数字赋能、组织监管与家庭协同三大结合,把严的主基调贯穿干部监督工作始终,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良好政治氛围。
坚持刚性约束与柔性指导结合。出台“1+5”干部监督管理制度,明确干部联席会议、干部政治体检、“八小时之外”报告、“八小时之外”家访等具体细则,不断延伸干部监督“触角”。建立干部行为规范负面清单,禁止公职人员出入高档私人会所、接受管理服务对象宴请、参与赌博或迷信活动、非法社会组织等。定制非公务时间活动“白名单”,号召领导干部参加公益志愿服务、红色文化体验、健康运动社群、读书班等,用正向活动替代高风险社交活动,挤压腐败滋生空间,累计组织各类活动50余次,参加人数13000余人。
坚持传统手段与数字赋能结合。畅通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问题线索举报渠道,充分发挥“12380”四位一体举报平台作用,全天候受理干部违法违纪问题的举报。建立“三色”预警动态监测机制,利用“互联网+”平台,进行大数据联网实时监测,通过税务、银行、公安等数据共享,整合各行业部门预警信息,形成“预警——处理——反馈——督查”闭环机制,把干部监督从“被动约束”变成“主动预防”。开通“干部作风码上评”干部作风评价渠道,2024年以来,收集各渠道收集举报线索14条,预警信息6条,核查信息12条。
坚持组织监管与家庭协同结合。重点压实组织、纪检、党委(党组)等主体责任,充分利用组织生活会、民主生活会等形式,将“八小时之外”活动情况作为干部谈心谈话必要环节,主动了解掌握党员领导干部“八小时之外”活动情况。
与干部家属签订《家庭助廉协议》,定期开展“廉洁家访”,通过公众号推送廉政警示案例,将监督延伸至家庭场景,引导家属成为“廉洁监督员”,让党员干部去除“八小时外”是“私人时间”“个人专属”的错误观念,使接受监督成为一种政治意识、政治品质、政治自觉,提高“无监自督”的自觉性。
(供稿:扶风县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