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干部工作 / 干部监督 / 正文

以监督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布时间:2020-12-03 15:23 作者: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李鹃

       据媒体报道,浙江湖州推进社区监察工作联络站向小区延伸,收集基层党员干部作风问题,督促相关职能部门和基层党员干部履职到位……当前,不少地方在实践中提升监督质效、促进基层治理,为老百姓解决烦心事,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提出社会治理特别是基层治理水平明显提高。应当看到,当前基层治理还存在不少难点、痛点和堵点,社区和村一级中的治理难题更为突出。一些社区,公共设施破损、小区停车难的问题一再反映、却无改观;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不透明、村级小额工程建设失控失管;等等。这些问题很具体、很现实,关乎老百姓的生活,如不及时解决,就会影响基层稳定,影响群众的“幸福指数”。

  不可否认,基层治理千头万绪,很多问题处理起来确实棘手。但如果有动真格、破难题的心,解决起来也未必那么艰难。之所以很多“小问题”变成“老大难”,有的是基层党员干部和公职人员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有的是权责边界不清晰,相关部门都觉得不是自己的事,相互踢皮球;有的是权力运行不规范、制度机制有漏洞……这就需要发挥监督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有效运转中的保障作用,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以监督促进基层治理,要从关键处入手、找准发力点。群众的呼声在哪里,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有哪些,群众身边的腐败和作风问题有哪些,监督力量就要指向哪里。对纪检监察机关而言,就要既不越位,也不缺位,把监督触角延伸到田间地头、街头巷陌,紧盯责任落实,紧盯群众反映的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督促基层干部和公职人员把该负的责任扛起来。比如,北京持续开展12345热线接诉即办专项监督,聚焦办理群众诉求态度恶劣、作风粗暴,假办理、假作为、假履职,整改不力、未见实效等12类问题,定期分析研判违规违纪违法问题线索;江苏常熟开发建立农村集体资金监管系统,将村级所有资金监管“一网全覆盖”,既倒逼村一级规范村级财务管理,也督促村干部廉洁自律。

  让群众从“旁观者”转变为“监督者”。缺乏群众参与,基层治理就是一句空话。群众是最强的监督力量,很多时候群众想监督,也有能力监督,但社区、村一级事务公开不够,群众面临着想看看不见、想管管不到的尴尬局面。从基层治理的关键点入手,各地将权力公开作为重要抓手,不断创新形式,开辟多种渠道方便群众参与监督。比如,四川实现惠民惠农财政补贴资金“阳光审批”,督促职能部门推进“一卡通”平台建设升级,让群众看得见惠民惠农项目资金落实情况。

  基层治理是一个动态过程,老问题解决了,新情况新问题可能又出现了。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执着,将纪检监察机关的专责监督与其他各方面监督结合起来,让群众知道有监督、参与监督。群众是基层治理的受益者、评判者,治理得好不好、哪些改善了、哪些不尽如人意,都要经常听取群众意见建议。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意愿,消除痛点、解决难点、打通堵点,不断发挥监督在基层治理中的基础性、保障性作用,以高质量监督推动基层治理提质增效。


责任编辑:林晓兵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