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堆镇巡马道养蜂基地。
月季花海催生产业致富新路。
今年,华州区金堆镇东西坪村的普罗旺斯西红柿喜获丰收。 杨雄斌摄
下庙镇新下社区扶贫产业示范园。 本版照片除署名外均为资料照片
今年3月,渭南在全市5个非贫困县(市、区)开展第二轮脱贫攻坚专项巡察工作。5月,听取了巡察组对于华州区脱贫攻坚工作的巡察反馈意见后,“扶贫专项资金监管存在薄弱环节”的问题,引起了华州区财政局的高度重视。
“必须从规范扶贫资金使用的每个环节抓起,不断加强扶贫资金的监管,科学安排、合理统筹、规范使用、力求绩效。到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时,我们一定要给全区人民一个满意的交代!”华州区委书记霍文军说。
“将令”下达,华州区财政局党委高度重视,立刻行动了起来,将5个党委委员全部分派到10个镇办,每个党委委员带领2名同志,包联2个镇办,实地深入各村,找问题、想办法。5月,区财政局、扶贫办联合下发了《渭南市华州区扶贫资金监督管理办法》,对扶贫资金的使用进行了全方位的制度性规范,将扶贫资金监管的责任落实到人。为了进一步将扶贫资金的监管细化到项目,在区农业农村局和区扶贫办的配合下,区财政局对全区每个镇办的所有扶贫项目资金资料管理及绩效管理进行了地毯式检查和调研,把存在的问题跟镇村进行面对面探讨,并就如何解决问题手把手地进行指导。
“既然扶贫工作是一场战役,那我们就要从全过程确保这场战役的全面胜利。”华州区财政局局长梁育锋说。
一套资料 监管资金使用全过程
“存在薄弱环节”就是监管不到位,监管不到位就意味着失职了。肩负专项资金监管的重要职责,华州区财政局的领导干部们察觉到扑面而来的焦虑和紧迫。然而,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涉及多个领域、多个部门,要想全面、细致地掌握、监管,必须“折腾”一番。
要解决问题,首先必须精准定位问题出在哪里。于是,华州区财政局农业农村股和相关股室共17位同志集体参与到为期一个多月的调研大走访中。在调研中思考,在思考中改进。通过调研,他们撰写了题为《扶贫项目资金资料管理及绩效管理的现状与对策》的调研报告,报告清晰、详细、系统地总结了当前华州区在该领域的现实情况和所存在问题:
“总的来讲,经过几年来不间断的督查指导和规范,全区扶贫项目资金使用过程中的资料管理已逐步达到规范化,所有产业项目的资料基本能全面反映项目建设运营的全过程。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普遍性的问题:扶贫项目资金资料管理水平参差不齐,个别项目中贫困户的分红不好核实,扶贫项目绩效管理落实不统一……”
时间紧、任务重,调研团队一边调研问题,一边寻找对策解决问题。在与各镇政府、镇财政所、镇三资管理办等单位不断交流讨论中,华州区财政局决定打破各镇三资管理办、扶贫办、财政所的职能壁垒,将各单位原本各自单一的“产业规划、项目研判、审批、批复工作”“项目分配、资金投放监督职责”“资金下发、资料审核、效益监测责任”等职能统一起来,体现到一套扶贫项目专项资金管理资料中。
“你看,从前期如何确定项目会议记录到项目审批各阶段,再从‘拨付资金出入账凭证’到‘项目效益(分红)相关印证资料’,一套13项资料一应俱全,各单位、各部门自留备份,再也不需要来回要资料、对数据……”11月20日,在华州区财政局农财股,工作人员捧着赤水镇的4个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资料,翻阅到2019年全镇项目资金管理总资料的那一页说,“项目资料是每个项目独立的立项、建设、运行、报账、绩效等全部内容,而总资料记录着全镇当年所有扶贫项目的总体规划和布局。”
据介绍,目前,这套能监督扶贫专项资金使用和绩效的管理办法正在华州区全区推进,“有单项资料、有项目汇总,一项一册”的资料管理目标也在逐步实现。
一项机制 倒逼项目绩效落实到位
初次翻看台账,你可能只是看到了一份全面的扶贫项目资金管理资料。但细细查阅后便会发现,这套资料,实质上促进了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机制的形成。
“拨款必问效,无效必问责。通俗地说,扶贫项目绩效就是产业分红。扶贫专项资金必须‘见土生根’,必须让所有贫困群众都得到实实在在的分红。”11月2日上午,华州区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那么,如何能确保项目绩效会落实到每一位贫困户身上?在这次“大走访”中,调研团发现赤水镇的经验值得借鉴。
2018年,赤水镇党委、镇政府整合多年撂荒的大片良田,整合利用区财政拨付镇上的50万元扶贫资金,注册成立了社区党组织主要领导为法人代表、种植养殖专业户为成员的赤水镇小涨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发展大葱、萝卜、山药等产业。当年,受市场价格等因素影响,蔬菜尤其是大葱产业损失惨重,收效甚微。
“虽然扶贫专项资金的效益最终只收回了7.8万元,但是这些风险不能让贫困户去承受。要支持他们脱贫、致富,必须兑现政府许下的诺言。”赤水镇镇长吉文博告诉记者,即使困难,但当年小涨社区股份经济合作社还是尽全力确保了114户贫困户的分红。
今年,小涨社区成立了小涨现代农业产业园,镇上及时改变项目产业,发展普罗旺斯西红柿、高石脆瓜等高端经济作物,再一次兑现了群众产业分红,平均每户贫困户分得500元。并且,园区已直接带动周边群众就近务工1330多人次,多渠道实现了群众增收,增强了产业发展信心。群众看到了特色产业带来的明显收益,自发承包大棚、发展产业的积极性主动性明显增强。
“谁管项目,谁负责绩效,目标是确保提高脱贫质量和减贫效果。项目成了,绩效达标了,最好;但如果项目失败了,不能让其所包联贫困户‘飘’在空中,必须想办法确保分红。” 梁育锋说。
为切实提高财政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效益、落实资金监管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扶贫资金绩效管理机制,今年11月,华州区还专门印发了《渭南市华州区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
该《办法》规定,支持脱贫攻坚项目(含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项目)的各类财政资金必须由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统一部署,资金绩效管理部门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具体到人,强化资金使用单位的绩效管理,并实施全过程监管。
华州区通过绩效目标的设立和审核,对项目资金绩效进行事前管理,设定绩效目标;动态掌握资金支出和项目实施进度以及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及时纠正绩效执行偏差,在绩效运行管理中保证项目按预定绩效目标完成;后期对项目资金使用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评价,客观公正地反映绩效目标实现程度;将扶贫资金绩效结果作为项目考核的重要指标和年终脱贫攻坚考核奖惩的主要依据……
“扶贫路上,不落下任何群众。”现在,在华州,扶贫项目资金绩效管理正在倒逼每一个扶贫项目确保产业效益分红,确保所有贫困户切实感受党的政策阳光。
一种担当 扛起资金防控风险责任
“确保群众受益是根本,保证资金安全是底线。风险防控,也是扶贫路上的‘高压线’。”华州区扶贫办主任江正坦言,“即使每一个扶贫项目都经过了严格的研判和论证,也难免会有风险。”
通过参与项目资金资料管理及绩效管理机制的推行,见证了各镇各部门的创新做法,江正认为,“在某种程度上,扶贫项目资金资料管理及绩效管理,倒逼了各扶贫项目做好防范资金风险,确保了扶贫专项资金不‘失水’。”
华州区高塘镇是渭南市重点建设小城镇,是高塘塬区的经济文化社会中心,除了干杂果种植、绿色无公害养殖项目之外,还有不少工业项目投资。2017年,产业精准扶贫项目华山玉业基地在高塘镇腰村建成投产,吸收扶贫资金40万元,包联帮扶贫困户40户。
去年8月,随着秦岭北麓生态环境专项整治工作的深入推进,加工厂一度停产。考虑到企业停产,导致无法继续带动贫困户,高塘镇多次向区财政局、农业农村局产业办、扶贫办汇报该项目情况,并与企业开展多次座谈会,商讨项目转移或资金收回情况。
今年5月,虽然加工厂通过库存原料恢复了生产,但绩效管理不达标、扶贫资金流失等多项风险,一直是政府和企业的“心头病”。重新经过5次项目研讨等会议,高塘镇终于敲定“企业从外地购置原料,政企联合找销路,生产正常运转”的方案。半个月前,今年的产业分红已经发放到40户贫困户手中。
“既要让贫困户继续享受红利,又要规避资金流失、资金‘缩水’的风险,这是我们的担当和责任。”高塘镇副镇长李忠辉说。
随着扶贫项目资金资料管理及绩效管理的不断推进,各乡镇农村也摸索出了不少创新手段。
今年1月,柳枝镇孟村连续召开了多场党支部大会、党员大会、群众代表大会,研究50万元的扶贫专项资金如何使用。因为村里的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的产业规划还尚未成熟,但又不能浪费了扶贫资金,错失绩效,村民提议将扶贫资金入股到村党支部书记王丁丁家人经营的餐厅,带动贫困户分红。因为餐厅开在县城,多年来客源稳定,生意兴隆,效益较好,村民同意了提议。
“这钱是政府投资的,投资就要见效,咱不能叫群众跟着‘担沉’。”最终,经村委会决定,王丁丁家人将县城一间价值60万元的门面房作为抵押,为村里提供了一份证明,以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
重实效、防风险。严格监管扶贫专项资金使用全过程,华州区还出台了《渭南市华州区财政专项扶贫等资金项目公告公示制度》,要求行业部门提供相应“八个一批”行业扶贫资金使用情况的公示资料,由群众公开监督。
另外,除了针对各扶贫项目,华州区的扶贫资金监管措施也严格落实到贫困户个人贷款的全过程。
去年,华州区逐步推进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防控机制,为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上金融扶贫政策,进一步加强扶贫小额信贷管理,从贷款申请到使用,再到偿还阶段进行全过程监管,防范扶贫信贷风险,增强扶贫贷款资金使用实效,提高金融扶贫的精准性和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