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5年 / 第2-3期 / 正文

“寡言”的网约车司机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5-02-19 15:45 作者:本刊记者 熊狮

在西安,跑一趟飞机场,是许多网约车司机最喜欢的订单。

车程远、单价高,走高速、费事少。一接一送,一两个小时一晃而过,远比在城区里面几公里一单的“零售”来得畅快。其中,尤以曲江区域住户来往机场频繁。

繁华的都市人声鼎沸,网约车司机们都有一个共识:少说话。一则为了省精力,更重要的是为少惹祸。

既要少说,也要多做

网约车司机张耀博刚把车停稳,接到了在地图定位点招手的人,问:“手机尾号?”“3618”乘客说。

踩油门,车开了。

网约车司机在三个平台接单 视觉中国/供图

行驶中,乘客享受着属于自己的时间,听听歌、刷刷手机或者与朋友联络,还有的闭上眼睛眯一会养精蓄锐。司机们专注于开车,一路风驰电掣,在遵守交通规则和满足安全的前提下,快一点就意味着效率和更好的收入。

当下,科技的发展对“社恐”越来越友好了,就像呼叫网约车,全程APP下单,设定好目的地和需求,系统自动安排司机来接。路线是算法反复优化的,路况有实时监控和调整提醒,最多只需确认订单时报一声订车手机号码的后四位,就再也不用多说什么。

“把乘客快捷安全送到地方就够了。”张耀博说,“除了确认必要信息、提醒拿取行李和系安全带,我基本上不说话。很多时候交流就一个字,要么是‘嗯’,要么是‘好’。”

开车时间与收入基本成正比是网约车司机的共识,少说话渐已成为从业者的另一共识。

但是APP和平台也不是万能的,具体到每一次的行程,城市的不同区域变化频繁,堵车、修路、限行、交通管制……最终都会反馈到订单费用上面,成为司乘的矛盾根源。

在张耀博看来,少聊天还有一个好处,就是有可能哪一句话没说好,惹得乘客不舒服了也许就会投诉,多说就可能出错。

有平台设立“一口价”订单,本意是避免因绕路而产生司乘纠纷,司机无权更改设计好的模拟路线。一些乘客不理解,中途有要求顺便接人的,还有的甚至要下高速取完东西再上来……在他们的认知里,“一口价”就相当于短时间包车,在到达目的地之前,想怎么用车都是乘客的自由。

张耀博就遇到过乘客坐在车里咋说都不肯下来的,这可把他急坏了。沟通一旦出了问题,耽误的不仅仅是时间。

“现在的网约车平台基本都是偏向于消费者。”张耀博说,“我也能理解,目前全市约有20家运营平台,竞争非常激烈。除了常规的出行补贴和发放优惠之外,比拼的就是谁的投诉少、服务更好。”

从2018年至今,经历过网约车行业的起伏,张耀博辗转使用过多个平台,有了更多直观的认识。

有的平台与司机是雇佣关系,管理严格,限制较多,工作时间不够自由,当然相对给予的保障更多一些;有的平台与司机是合作关系,鼓励注册,来者不拒,并不限制司机同时在其他平台接单。

司机们用哪个平台取决于哪家挣钱更快、订单更多。他们日常甚至开着4部手机、8个平台同时在线,争分夺秒想多拉一单。

在从事网约车司机之前,张耀博经营了一段时间餐饮,同为服务业,不可避免要与很多人打交道。他一直劝说自己要把心态放好,不要因小失大,少说话多做事。

每年还有一些时间节点,成为张耀博和同行纠结的时刻。

比如高考那几天,平台惯例会组织“爱心送考”活动,既是为了公益,同时也能够起到一定的宣传推广作用。

网约车司机们内心都想参加,但仅仅依靠平台和司机,有时候恐怕无法应对特殊节点城市交通的复杂状况。

一旦遇上堵车、爆胎、车辆故障等意外情况,万一好事没有做好,考生送迟了,那就不是暖心故事而是“事故”了。

张耀博坦言:“对于这种不容失误的好事,还是要做好充足准备才能参加。比如提前规划好路线,与交管部门的沟通协调,预留充足时间,事先打扫卫生、检查车况等等,把风险降到最低,才能消除司机们的心理负担。”

“醉”与罚

“开车不喝酒、喝酒不开车”是一句常听的话语,对于司机群体而言更是金科玉律,工作期间必须与酒“绝缘”。

但是到了夜晚,不少喝了酒的乘客踉踉跄跄上车,明显是醉的。网约车司机一时间喜忧交集,喜的是生意多了,忧的是怕惹麻烦。

车流如织 视觉中国/供图

张海潮是西安本地人,十多年出租车司机的经历让他在网约车行业驾轻就熟,在服务乘客方面可以说是经验丰富。

有天晚上十一点多,张海潮开车路过北二环立交桥下面,前面一群人闹哄哄地堵着,看样子喝得不少,七嘴八舌喊着笑着拦车,有的出租车一脚油门转弯走了。

还没等张海潮停稳车,有人拉开了他的后车门,把一个似乎已经沉沉睡去的同伴扶上了车,甩下一句“去太乙路南二环立交”就“砰”一声关上。

车内狭小的空间酒气弥漫,张海潮还有点发蒙,眨眼工夫一大群人走出去二三十米远。

“我才意识到这样的情况很难办。”张海潮说,“没个清醒的人陪同,具体到哪里不知道,还不能把人随便弄下车。等他酒醒,我这一晚上啥也别干了。”

张海潮壮着胆子下车,对着一群人喊“哎,这啥意思,喝酒的时候哥哥长哥哥短的,现在不管了?他回不了家怎么办?”

一嗓子下去,人群里面有清醒者,听得说话在理,赶紧过来跟着一起上车,才算把“麻烦”解决。

“当了这么多年出租车司机,道路简直不要太熟悉,接触的人也多,素质高的人很多,偶尔也有素质差的。”张海潮说,“不管怎么样,从没有和人吵过架。”

早年间,刚从学校毕业的张海潮就开上了出租车,当时只是把这当成一个临时的工作,跟车主合作两个人开一台车,人休车不休,连轴转。

张海潮拿过固定工资,因为他开的那辆出租属于私户车。时间久了,张海潮跟车主协商,每月交够一定数额,剩下就是自己的。从一名普通的出租车司机成为一个车主,这是当时出租车行业内的“晋升”路径。

“我就一直想什么时候也弄一辆真正属于自己的出租车,自己给自己跑。”张海潮说。由于营运指标有限,无论是新增还是转手的车,所需费用远远高于汽车本身,让他感到难以负担。

直到网约车出现,较低的门槛让张海潮下定决心花十几万买了一辆新能源车,也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曾经的心愿。

“我是2021年买了一辆比亚迪E9作为专车来跑,当时还没成家,压力不算大。”网约车司机王军说,“主要想把原来的经济车型换掉,毕竟专车的客单价更高。”

价格高,意味着相应的车型要求和服务标准也更高。常常服务于会展和商务活动的王军,非常熟悉流程,电话联系乘客反复认真核对航班时间等信息。他的保密意识也很强,遇到不相干的人套近乎打听,他干脆拒绝“这不能告诉你”。

“那次从高新希尔顿酒店去西安咸阳机场,按照平台规划路线导航行进,终点是把乘客送到停车场。”王军说,“明知道是错的,人家都赶时间。只能绕路把乘客正常送到航站楼出发层,这样的好心办好事,系统就会判定我有错。”

类似的事情还有几次,王军都申诉了,仅仅成功了一次。找到人工客服,被要求只能从申诉窗口申诉……系统“冷静”的给他扣分、降级,规则里要求专车必须按照经济车型开上20多天,跑够一定单量才能重新恢复“专车身份”。

在王军看来,不合理的处罚机制影响的不只是收入,还有认真做事的心情。平日出车有一点时间,王军总是迅速把车辆卫生打扫干净,准备好饮用水等物品,想方设法确保乘客有更优质的服务体验。

“这对我来说就是个‘坑’。”被某平台罚分的经历至今让处处维持着专车标准的王军难以释怀。好一点的是现在平台多,王军有了更多选择。

“一对一”服务

“我们老年人不太会用智能手机,打个电话能叫网约车真是太方便了。”家住西安市新城区西光35街坊独居老人朱师傅想去医院看病,拨通了电话。不一会,网约车就开到了小区门口。

这样的老年用车需求对于马重阳来说,每个月都会有几单。作为一名退役军人和党员,也是万年社区“一刻钟”便民服务台的签约驾驶员和“心诚观察员”,可能要比其他人多花费一些精力和时间,但他却乐此不疲。

相较于年轻人出行的轻松惬意,服务老年人更要满怀爱心、周到细致。

一个傍晚,马重阳在石化大道看到路边有两个老人在徘徊。他停下车子一问,老人出来办事,走着走着就迷路了。

眼见天色不早,马重阳拉上两位老人就沿着丰产路往他们说的村里走。四五公里的路程,一边走一边问,直到有村民认出两位老人,他才放心地把两位老人送下车。

“这是举手之劳,看见了就随手帮一把。”马重阳说,“年轻人丢三落四比较多,有的时候甚至一个月就捡到一部手机,也都给人免费送过去。”

马重阳所在的平台与万年社区联合成立了一支应急便民服务队,为老年人开设“一对一”打车专线。安排网约车司机与有长期用车需求的老人结对子,按时提供专属用车服务。

有天上班早高峰,马重阳的车在南二环自西向东往省体育场接乘客,在西桃园处看到路边一对夫妇抱着小孩焦急地试图拦截过往车辆。得知是孩子高烧已经昏迷,马重阳果断让其上车,打开双闪,急速向省人民医院驶去。

在南二环含光路口驶过左转红灯,遇到交警说明情况后又驶过直行红灯,在交警的护送下仅用时10分钟,就来到医院急诊部。

重新出发,此前的订单已超时,赶紧联系乘客取得谅解。事后孩子因及时就医平安无事,孩子父母还特意表达了感谢。

在从部队时获得多次嘉奖,3次优秀士兵和一次个人三等功,到2022年荣获西安市出租汽车行业十大年度人物,2023年获得第十二届“新城青年五四奖章”,马重阳觉得,只要踏实工作,哪个岗位都能出彩。

2024年7月,西安市新城区长乐中路街道“乐享家·心灵驿站”正式开放,当天还专门为30余名网约车司机带来了一堂“用心沟通幸福工作”的心理辅导课。

出车间隙就过来坐坐,“乐享家·心灵驿站”也成了马重阳和网约车司机们的第二个“家”。这里配备有音乐放松系统、移动工作台+反馈系统、智能互动仪、情绪宣泄套装、便携健身器材等设备,为网约车司机免费提供课程培训、心理咨询、情绪宣泄、情绪调节多种服务。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