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党组织争先进位,不是为了争个你高我低,而是通过相互激励、共同提高。
旬邑县将全县179个行政村党组织划分为三个类型,通过县委组织部科室和镇办、“一类村”和“三类村”的双联;县级部门、非公企业结对“三类村”双包;县招商小分队联系镇办提供服务的“双包双联一服务”工作机制,推动农村党组织建设以强带弱、结对帮扶。
一起学管理、一道建产业
旬邑县张洪镇的“一类村”高坪村和“三类村”上堡村成长轨迹很类似:多村合并而成,主业都是苹果,由高坪对口帮扶上堡再合适不过。
2016年,高坪村与秦家屯庄村合并成为高坪村,合并5年间,随着基础设施逐渐改善,村民对村干部的工作十分认可。“村民马某家中环境卫生差,村上人居环境卫生改善之后,他主动转变,不但把家里拾掇干净,还参与公共环境的维护中。”高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兴龙说。
果农采收苹果 视觉中国/供图
2021年,结合合并村的现状,高坪村开始推行网格治理,效果显著。2022年夏季,网格长李小宁在进行汛期排查时,发现村民张建赢家的4间砖混结构房子有倒塌的风险,眼瞅着门窗都有些变形,张建赢家的3个年轻人都在外务工,家里只有两位老人。
李小宁赶紧通知网格员和其他村民,帮助张建赢搬家。“当时总共组织了六七个村民腾房,幸亏搬得早,白天刚搬完,夜里屋子就倒了。”李小宁说。
尝到了网格治理的甜头,高坪村对上堡村的帮扶就从协助划分网格、确定网格员开始。
上堡村按照5个自然村划分为5个网格,由村干部任网格长,在网格员选择上,张兴龙又支了一招:聘用部分平时不太配合工作的村民为网格员,通过给他们定岗定责,挂牌亮相,让他们约束他人的同时实现自我约束。果然,这些网格员通过参与村里日常事务,能够更细致了解村干部的工作和付出,很多人的思想转变了,不再跟村干部较劲。
上堡村5个自然村大都位于半山坡上,村民居住分散,距离集镇较远。网格治理推行之前,群众有什么不满就直接向12345平台反映,2023年前8个月,平台接报投诉咨询26次。现在村民有疑问随时能找网格员咨询解决,把矛盾化解在网格里。
张洪镇21个村中“一类村”6个,“三类村”3个。在联系“三类村”时,“一类村”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共同培育产业,形成以强带弱、抱团发展的产业发展格局,持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张洪镇是旬邑县最早种植苹果的大镇,全镇种植面积超过5万亩,各村都有大小不一的苹果园。西头村是张洪镇苹果产业发展较快的“一类村”,2023年,西头村仅苹果一项就收入110万元。
带着土专家和新观念,西头村为联系的“三类村”店子村集体争取到50万元的项目,指导店子村修建集体果园,派去务果能手从果园规划、品种选择、技术改进上进行全面指导,面对农村普遍存在的劳动力紧缺的现状,指导店子村提高果园的机械化程度,加大水肥一体化设施的使用。“店子村村民有种苹果的经验,基本技术都已经掌握,只是观念上仍需要革新。”西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东平说。
现在,走进店子村的双矮果园,果树下插有智能感应棒,一旦湿度不够就会自动喷水,还会检测土壤缺乏哪种元素,方便果农配肥。
一起增技术、一道优设施
翻开咸阳市2024年农村党组织“分类指导、争先进位”三年行动计划重点村提升台账,旬邑县张洪镇庆丰村初次评定等次为三类,拟进为二类。
庆丰村的短板弱项在于产业发展缺乏谋划和规划,导致主导产业不够明晰,村集体经济收入少。
旬邑县每个“三类村”都由1个县级部门和1个非公企业双包。县级部门结合实际,每年要至少帮扶包抓村解决一件民生实事、争取一笔发展资金、促进一个发展项目,帮助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连翘种植园区 视觉中国/供图
庆丰村的双包单位是县审计局和果企德盛源。2020年,县审计局派孟渊任第一书记,他从县果业中心请来专家给群众指导,解决当地因果形不好导致价格不高的问题。专家建议庆丰村优化品种,改种早熟苹果绿脆、秦脆。
县审计局又为庆丰村争取“一事一议”项目资金15万元,给村里主干道加装50盏路灯,“以前没有路灯,群众夜里看不清路,生产生活都不方便。”庆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杨银学指着身后的西沟说,除了安装路灯,还给西沟加装了防护栏,保证群众出行安全。
县级部门和包抓企业对着台账查摆问题,盯着产生问题的根源逐项解决。
2022年,庆丰村主干道铺设到位,但是通往农田的产业路状况不佳:路旁杂草丛生,难以判断道路宽窄,曾有一名村民在操作农业机械时,因为不知道杂草下路面是悬空的,导致车辆侧翻,人员受伤;每年秋季苹果销售期,遇到秋淋天气,地面湿陷,运送苹果的车辆经过时很容易陷进去。
得知这一情况,包抓企业德盛源为庆丰村争取项目,完成13.2公里的高标准农田道路建设,提升全村2000多亩耕地的机械化程度,方便大型机械作业。
争先进位,庆丰村不光对着台账改,还瞄准着群众的需求主动变,帮扶单位筹措的项目资金只够安装主干道的50盏路灯,村里又向乡镇争取项目,安装70盏太阳能路灯,让全村照明无暗角。
县委组织部每个科室都联系1个镇办,干部科负责联系职田镇。在调研中,他们发现下墙村因为支部班子带领群众致富能力弱、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较低、村委会基础设施老旧被划为“三类村”。尤其是下墙村便民服务中心,面积不足30平方米,难以满足群众办事需求。
2024年9月初,旬邑县委组织部干部科牵头组织3家帮扶企业召开现场协调会,拿出初步方案,拆除村委会破旧花园,筹措项目资金35万元硬化村委会院子,修筑村委会门前排水渠。两个月后,新的便民服务中心投入使用。
“县委的干部直接联系村,能发挥更大的作用。”职田镇党委书记燕小舟说,全镇16个村,每个村强弱不同,短板各异,只有一村一方案才能有针对性。
县委组织部要求干部每月深入包联的“三类村”,围绕村“两委”班子、党员队伍建设进行指导,帮助建强村级党组织班子、党员队伍。
针对小峪子村党支部书记年龄偏大的问题,县委组织部干部科协助职田镇通过配强副职搭建后备干部梯队,动员能人返乡任职。镇上计划组织“三类村”的支部书记和班子成员开展学习交流,去“一类村”、兄弟乡镇,甚至外省观摩考察。
一起搞营销、一道引项目
路灯亮了,道路平了,在帮扶单位的包抓下,各村基础设施得以改善,安下心来壮大产业。
步入土桥镇镇头村矮化苹果现代智能生态园,防草布、杀虫灯、数字气象仪等农业科技产品随处可见。曾经的镇头村主要以种植玉米、小麦为主,苹果种植仅占全村土地的15%。
通过引进龙头企业陕西第一季现代农业科技有限公司,镇头村带动群众流转土地、入股经营,发展双矮苹果2100亩。
自己村的村民钱袋子鼓了,镇头村还凭借丰富的乡村旅游、产业发展经验,与相邻的谈村结对子,整合双方资源,开发出一条集观光、采摘、民俗体验、生态养殖于一体的旅游线路,不仅让村民增收,更壮大了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了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奋进”。
通过村企联建帮建,旬邑县发展特色产业,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围绕着“粮食、苹果、养殖、蔬菜、药材、三产融合”等六大农业产业链,为各村制定符合村情实际的产业发展计划,重点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资金、资源、技术及农产品销售等难题,培育一个经济效益好、联农带农强的富民产业。
2023年,西头村村集体收入60万元,主要得益于电商拉动。在帮扶企业的协助下,西头村创建“百年西头,画里农庄”农旅融合品牌,统一销售西头村农产品,设立选果线,通过统一管护、严选品质,每斤果品销售价比市场高出一到两元。
2016年,西头村村民将搬迁后的庄基地交由帮扶企业陕旅集团开发,打造成乡舍酒店,西头村以土地占股两成。每个四合院能住两三个家庭,游客可以在乡舍酒店里体验农事,3500元一晚的价格也时常供不应求。
陕旅集团建议西头村进一步扩大农旅融合的范围,2023年,西头村25户农户开始共享庭院。“家家户户都是5间房,年轻人外出后,村民留1间自住,其余4间都共享出去,用于学生假期研学。”西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东平说,2024年暑期,村民李银峰依靠共享庭院收入6000元。
目前西头村已经和西安邮电大学、陕西中医药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达成合作意向,一间两人间日租50元,还包含一日三餐。
旬邑县招商小分队每名成员联系服务1个镇,招商小分队提供招商信息,由乡镇寻找合适的地方落地项目。县招商小分队队员陆菁就为庆丰村招引来一家小微企业,利用废弃的村小学校舍做老年康养项目。
“企业选址主要是考虑到庆丰村离乡镇近,环境安静,有现成的建筑主体,投资成本低。”陆菁说,县城对企业落户有投资规模的要求,一些小微企业就会选择落户镇、村。在招商小分队的联络协调下,黄马甲蛋鸡养殖、“露野·19度”马栏房车露营地、郑家镇小玉米孵化园、香紫苏浸膏和香紫苏精油生产线等一批批优质项目在旬邑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