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人工智能技术与产业蓬勃发展。截至2024年12月,我国人工智能核心产业规模接近6000亿元。作为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重要驱动力,人工智能正在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创造新优势。
赋能原理
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创造出以类似人类智能的方式做出反应、学习、推理和决策的智能机器,以完成通常需要人类智能才能完成的任务,如视觉识别、语言理解、决策等。
人工智能能够执行多种复杂任务,包括数据分析、语言理解、图像识别、决策支持和自动化操作。人工智能系统往往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算法和巨量的数据训练学会如何根据环境信息完成特定的任务,比如自动翻译或面部识别。随着技术的进步,人工智能正在变得越来越智能,不仅能执行简单的命令,还能进行自我学习和适应新情况,这种能力被称为机器学习。
数智工厂总装车间自动化生产作业现场
人工智能具有一系列强大的能力。比如,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快速处理和分析大量数据,帮助企业和组织做出基于数据的决策;模式识别能力——识别数据中的模式,包括语音识别、图像识别和行为识别等;预测分析能力——利用历史数据预测未来的趋势和事件,如股票市场分析、天气预报等;自动化和机器人技术——驱动机器人执行自动化任务,如制造业中的装配线机器人、医疗手术机器人等;自然语言处理能力——理解、生成和翻译人类语言,用于聊天机器人、语音助手、机器翻译等;推荐系统——分析用户行为和偏好,为用户推荐商品、内容或服务,如电商推荐系统、视频流媒体服务等。
人工智能的上述能力可以在各行各业以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大显身手。比如,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的引入促进了智能制造,通过预测维护减少设备故障,提高生产效率;零售业——通过智能库存管理和个性化推荐,优化了库存流转,提升了消费者购物体验;智能助手——为个人或企业的智能助手,提供日程管理、信息检索、任务自动化等服务;医疗健康——用于辅助诊断、患者监护、药物研发和个性化治疗计划等;教育——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能力提供个性化教学,实现自适应学习;安全监控——人工智能可以用于视频监控分析,识别异常行为,提高安全防护水平;交通管理——优化交通流量、减少拥堵、提高道路安全;科学研究——模拟复杂系统,加速科学发现;内容创作——辅助或独立创作音乐、艺术作品、文学作品等。
人工智能正迅速成为现代社会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功能和作用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扩大和深化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医疗健康、金融服务、交通物流、教育和娱乐等各行各业。
赋能路线
“人工智能+”以人工智能技术为核心驱动力,与各行各业深度融合,推动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催生了大量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人工智能高质量发展,需从技术、政策、伦理等多个层面统筹谋划,构建全方位发展策略,确保人工智能的安全、可控、可持续发展。
加快核心技术创新。核心技术攻关与自主创新是进一步提升我国人工智能发展水平,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掌握战略主动的关键所在。需要加大对人工智能基础理论、核心算法、高端芯片等领域的研究投入,推动关键技术实现自主可控。充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整合政产学研资源,加速技术成果转化与应用,提升我国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核心竞争力。加强与国际顶尖人工智能企业和机构合作,建立平等互惠的国际合作联盟,合力推动人工智能技术创新发展。
拓展应用赋能场景。“人工智能+”聚焦于推动人工智能技术与物联网、大模型、云计算等前沿先进技术的深度协同融合,构建综合性技术解决方案体系。通过深度融合与协同创新,加速传统行业及其他行业的智能化转型与升级进程,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与此同时,拓展应用场景创新对促进人工智能更高水平应用、更好赋能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我们应充分挖掘行业与场景特点,重构产业模式、优化生产效率并催生全新的业态。目前我国已经发布关于药品监管、高等教育、新型工业化等方面的典型场景应用案例。
深化跨领域创新。“人工智能+”能够深度赋能多元场景,推动新技术、新产品、新服务不断涌现,实现跨领域的技术融合与价值创造。这种创新不仅体现在技术层面,还体现在商业模式、管理方式、服务质量等多个方面。在数据分析层面,它可对海量商业、科研数据进行智能挖掘,精准提炼趋势规律辅助战略决策;在语言理解维度,能构建多语言实时交互系统,打破跨文化沟通壁垒,赋能智能客服、同声传译等场景;在图像识别方面,可帮助医疗诊断、安防监控、工业质检等领域,提升识别精度与效率;在决策支持上,基于机器学习算法构建的智能系统,能综合多维变量进行风险预测与资源优化配置;在自动化操作领域,能涵盖智能物流分拣、无人驾驶、工业机器人控制等复杂场景。
通过机器学习与深度强化学习技术,人工智能系统持续从环境交互中自我进化,不仅能高效执行预设任务,更能动态适应新场景、新需求,为产业升级与社会治理提供全链条智能解决方案。
当下,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与我国培育新质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型形成历史性交汇,做好“人工智能+”是当务之急,也是战略命题。
赋能着力点
作为新兴的增长引擎,人工智能正在彻底重塑包括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在内的经济活动。这些改变不仅提升了经济活动的质量和效率,还帮助企业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市场需求快速变化,缩短产品和服务的创新周期,进而推动整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赋能产业优化升级。作为一种先进的技术,人工智能通过提升企业的操作效率、加速技术和产品的创新周期、优化劳动力结构,推动生产力大幅提升。通过数字化和智能化系统,企业能够利用大模型和智能分析工具,获取更丰富、更精确的市场信息,优化市场机制和生产要素配置;无人工厂和智能机器人等智能无人系统的应用,加速了从研发到生产的整个流程;人工智能促进了跨学科创新和技术融合,加速了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使企业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和消费者需求。同时,人工智能的运用虽然取代了部分手工和认知任务,但也创造了大量高技能工作机会,推动劳动力市场向更高技能、更富创造性转移。
赋能生态文明持续改进。通过集成信息技术和深度学习,人工智能为生态环境治理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这种技术整合不仅促进了跨地区、跨部门的数据共享,而且提升了环境治理的整体协作和信息流通能力。比如,人工智能在空气质量监测、水资源管理、野生动植物保护等领域的应用,使得数据收集与分析更为迅速和准确,极大提升了政策调整和决策的时效性和有效性。同时,智能化技术的运用还推动从事后治理到事前预防和精准控制的转变,提升了环境治理的效率和降低了运行成本,确保了生态与自然资源的持续改进和高质量发展。
赋能社会治理持续优化。在政府治理方面,人工智能的应用正变得日益重要。通过整合物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能够实现更有效的城市管理和服务;利用面部识别技术和行为分析,可以及时识别嫌疑人和异常行为,从而迅速响应潜在的安全威胁;通过分析来自传感器和卫星的数据,可以预测天气变化和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及时发布预警并协调救援资源;通过分析医疗数据,进行疾病预测和流行病学研究,追踪疾病发展变化趋势并优化医疗资源分配;通过自动化处理行政任务,减少工作负荷,使工作人员能够专注于研究解决更为复杂的问题,如智能聊天机器人可以处理公众咨询、自动化文档管理系统能够加速文档处理速度,提高政府机构工作效率。
赋能文化教育持续变革。数字经济时代,人工智能技术成为推动教育文化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优化信息处理和内容定制,极大丰富了教育资源;通过运用机器学习和智能分析技术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供个性化的学习体验,有效提升学习效率并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应用;通过在线平台和虚拟课堂,突破地域和空间限制,实现教育资源的全球共享与扩散,极大提高教育覆盖面和参与度;通过自动更新和优化教育内容,快速响应科技进步和社会变革需求,增强教育内容的时效性和前瞻性,并加速知识的更新和传播速度,为教育领域带来了持久的革新动能。
(作者单位: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