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项规定是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金色名片”,带来了全面深刻的、影响深远的、鼓舞人心的巨大变化,极大增强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高度自觉。“八项规定改变中国!”这是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感慨与赞叹,是对我们党的信任与信心。
抓住保持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
为民办事、为民造福,最重要的政绩背后,是最直观的作风。
外贸企业出口遇阻,怎么办?浙江湖州商务部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调研、举办对接会,手把手指导企业拓展国内市场;贵州毕节税务部门组织专业团队上门“辅导”,围绕企业关心的出口退税、跨境电商等问题释疑解惑。
从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传达会议,到走进直播间、来到群众身边,从“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到“最多跑一次”“一网通办”“高效办成一件事”,治理之变背后是作风之变。“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更加密切,党长期执政的基础更加巩固。”这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的成效和经验》列出的一条重要成效。
船舶行驶在长江武汉段水域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作风问题核心是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不断把党的作风建设引向深入,就必须抓住这个核心问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以优良作风把广大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党的周围。
“花5600万建造的网站打都打不开”“环保局门前为何有条臭水河”……《问政山东》节目为什么火爆出圈?每期节目的第一个版块,都聚焦上期节目曝光问题的整改情况,做没做、改不改,群众一目了然;领导干部当场答卷,包括群众代表在内的评审团现场打分。有市长感言,参加问政是一堂生动的工作作风建设课,让人清楚地看到了工作的不足和短板。
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锚定人民群众满意度这个价值坐标,刹歪风邪气、除顽瘴痼疾,发展环境优化了,群众获得感增强了。
人民群众反对什么、痛恨什么,我们就要坚决防范和纠正什么。中央八项规定继续改变中国,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站稳人民立场,以“不舒服一点、不自在一点”的自觉,坚决反对特权思想、特权现象,坚决破除作风之弊、行为之垢;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拿出更多改革创新举措,把老百姓的事情一件一件办好,不断提升群众的舒适度、满意度。
民生无小事。从广场舞扰民,到停车位紧张,再到楼上楼下噪声,左邻右舍矛盾如何解?
安徽桐城,一条长约百米、宽约六尺的古巷,留下了历史佳话,更在新时代生发出基层治理的时代新篇。当地将历史典故的文化内涵与新时代基层治理实践相结合,形成“新时代六尺巷工作法”,相关经验写入最高人民法院工作报告。既古为今用,又上下结合,就能找准问题的关键,找到治理的新路。
一些党员干部感觉工作无从下手,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跑上面多、跑基层少、与群众远”,深入群众方能耳聪目明、心中有数,一些行之有效的金点子,书本上读不到、会场上听不到、办公室里想不到,就蕴藏在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中。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中央八项规定继续改变中国,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坚持群众观点,尊重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坚持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相结合,从人民群众的创造性实践中发现新情况、探索新经验、总结新规律,依靠人民群众的智慧破解改革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
扑下身子,才能坐到一块、聊到一起。实践中,有的年轻干部不敢做群众工作,怕惹事上身、麻烦缠身;有的不会做群众工作,同群众说不上话、坐不到一条板凳上去。做好群众工作,靠能力更靠作风。把自己当作群众的一员,把群众的事当作自己的事,才能抽丝剥茧,把工作做通,把事情办好。
学习推广“四下基层”制度,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大力纠治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让党员干部增强了群众感情、群众增强了获得感。群众感言:“共产党的好作风又回来了!”什么是“共产党的好作风”?就是“与人民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
谁把群众放在心上,群众就会把谁记在心中。中央八项规定继续改变中国,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把群众工作这个“看家本领”学到手,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以强大的人格力量,感召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为完成党的中心任务而奋斗。
持之以恒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
前不久,中央层面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工作专班会同中央纪委办公厅,对河南省信阳市罗山县委原常委、政法委原书记李献林等人违规聚餐饮酒、1人死亡等问题进行通报。随着作风建设不断深入,违规大吃大喝之风得到有力遏制,但顶风违规吃喝问题仍时有发生,“吃公函”“吃食堂”“吃老板”“吃下级”等隐形变异现象仍潜滋暗长,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舌尖上的歪风”不断花样翻新,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作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加强作风建设,必须有股子韧劲、有一颗恒心。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制定实施中央八项规定,是我们党在新时代的徙木立信之举,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十年不够就二十年,二十年不够就三十年”。掷地有声的话语,彰显勇毅担当与坚韧执着,给人以信心和力量。
国家监委2024年底发布的报告显示,党的二十大以来,全国监察机关共查处群众身边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76.8万件、处分62.8万人。我们为正风反腐成效欣慰,也因乱象和问题“割了一茬长一茬”而警醒。防反弹回潮,也要防隐形变异。有的地方以“创新落实”为名,将形式主义包装成“工作亮点”;有的把违规吃喝转入内部食堂、挪进农家后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的借电子红包、快递物流等方式“隔空送礼”……不正之风改头换面,穿上“隐身衣”、躲进“青纱帐”,隐蔽性、欺骗性更强,危害性更大。
纪检监察干部现场接访 人民图片/供图
以不变,可应万变。这个“不变”,就是要针对作风问题紧盯不放、寸步不让、一抓到底。强化监督执纪,保持高压态势,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反复抓、抓反复,任何形式的不正之风都将无所遁形。
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互为表里,恰如一枚硬币的两面,必须坚持系统观念,两面治、同时抓。
黑龙江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李某某,要求私营企业主将其公司办公场所改造成私人会所,并配备餐厅、卡拉OK包房等供其使用,平均每周都要去两三次,直至被留置前一晚仍在该会所大吃大喝。小小会所,是奢靡享乐的场所,也是腐败滋生的温床。
四川省雅安市一名80后年轻干部,因热衷高端电子产品、高档汽车等奢侈消费,先后向67家金融机构、网络平台贷款199笔,累计金额高达781万元。为偿还巨额本息,他将视线转向手中权力,与不法商人沆瀣一气,走上贪腐不归路。虚荣心作祟,享乐之门一开,就会裹挟领导干部坠入腐败深渊。
党性不强则作风不正,作风不正则腐败易生。盘点落马官员的堕落轨迹,由风及腐的现象比比皆是。坚持正风肃纪反腐相贯通,健全风腐同查工作机制,深挖细查风腐同源、风腐一体问题,让制度“长牙”、纪律“带电”,才能将风腐交织而成的“病株”连根拔起,确保党的肌体始终健康、永葆生机活力。
着眼长远,要实现海晏河清,就必须坚持标本兼治,着力铲除腐败滋生的土壤和条件,把中央八项规定的制度之力转化为精神之力、信念之力。
从开展党内集中教育,加强理论武装,为改作风转作风破除思想障碍、注入精神动力,到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涵养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再到推进纪律教育方式创新,将正面引导和反面警示结合起来,选树勤廉典型,强化示范效应,让党员干部学有榜样、行有警示,不断筑牢不想腐的思想根基……推动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既内化于心又外化于行,激发党员干部为民务实清廉的自律和自觉,必将持续焕新党风政风,带动社风民风向上向善,直至化风成俗。
2021年6月,建党百年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在中央八项规定展板前停下脚步、仔细察看:“现在这里面的8条,精简会议活动、改进警卫工作、改进新闻报道、厉行勤俭节约,做得都不错,还是要反复讲、反复抓……”
“八项规定要一以贯之。”总书记坚定地说。
一句“一以贯之”,彰显共产党人的决心、品格。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持之以恒加固中央八项规定堤坝,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取得新成效,我们就无惧任何歪风邪气侵扰,不畏前进道路上任何艰难险阻。
涵养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
好作风既是战斗力,也是推动力,更是凝聚力。
浙江衢州市政府食堂每份标准套餐18元,重庆荣昌区政府食堂单日光食用肉和米饭就各消耗1000多斤,江苏苏州全市300多家机关企事业单位内部停车场免费开放……今年“五一”假期,不少城市为应对游客高峰,打开党政机关大门,开放食堂和停车场,赢得市民和游客好评。
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过程中,我们党坚持立破并举、扶正祛邪,大力弘扬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等光荣传统,涵养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持续激发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汇聚起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和发展动力。
让新风常驻,让正气充盈,是人民的期盼,也是时代的重托。今年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党员干部“以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和遵规守纪、清正廉洁的形象,团结带领人民群众不断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中央八项规定继续改变中国,最根本在于发挥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引领和政治保障作用,以好的作风振奋精神、激发斗志、树立形象、赢得民心。
党的纪律和干事创业,同条共贯、相辅相成、内在统一。中央八项规定既是“紧箍咒”,也是“护身符”,为干事创业营造了良好环境。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既是“祛病强身”,从解决“四风”问题延伸开去,努力改进思想作风、工作作风、领导作风、干部生活作风,也是“赋能提效”,引导广大党员干部锚定目标苦干实干、干净干事、大胆干事,以作风建设新成效汇聚推动改革发展的正能量。
务实是谋事之法、成事之本,也是取信之道。“文山会海”徒耗精力、检查考核过多过滥、调研搞形式走过场……从干部和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抓起,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不仅显著改变了纪律松弛、作风漂浮状况,而且矫正了政绩观偏差,激发了干事创业热情。进一步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让真抓实干、狠抓落实的氛围越来越浓,我们就能办好自己的事,以自身工作的确定性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更好取信于民。
廉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们党的鲜明价值取向。遏制“舌尖上的浪费”,刹住“车轮上的腐败”,整治“会所里的歪风”……驰而不息纠治“四风”突出问题,让广大党员干部从迎来送往、接待应酬中解脱出来,自觉抵制铺张浪费、豪华奢侈之风,不断擦亮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深入推进风腐同查同治,斩断由风及腐的传导链条,引导党员干部把“他律”内化为“自律”,不断筑牢“不想腐”的思想自觉,必能让新时代廉洁文化蔚然成风。
作风的本质是党性,作风的旨归是为民。从“全面小康,不落一人”的脱贫攻坚到“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的抗疫斗争,从“高效办成一件事”利企便民到集中攻克老百姓身边的突出生态环境问题,广大党员干部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新风正气就在身边。今天,人民群众对教育、医疗、就业等领域的新期待愈发迫切。涵养求真务实、清正廉洁的新风正气,是“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的需要,是护航亿万人民幸福生活的需要。
作风是发展的保障,发展是作风的检验。2025年一开春,福建泉州推动市县两级领导干部主动靠前服务,拿出实招硬招帮助企业解决发展难题。一位企业家感慨,“节后刚开工,挂钩干部就带着‘点对点’的服务礼包来车间拜年。这样的服务,暖的是人心,强的是信心!”改革行稳致远,发展稳中向好,都离不开优良作风的护航。使广大干部干净干事、大胆干事,使各类经营主体安心创新创业,使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得到及时解决,方能实现“以好作风好形象创造新伟业”。
越是闯关夺隘,越需要淬炼作风。当前,“十四五”收官在即,“十五五”谋篇蓄势,中国式现代化阶段性部署有序赓续。关键时期需要挺膺担当,无论是推动国内经济社会发展,还是有效应对外部风险挑战,都离不开党的坚强领导,离不开一支作风过硬的党员干部队伍。
“不断把作风建设引向深入”,是对历史智慧的汲取,也是应对现实的必需,更是面向未来的宣示。锲而不舍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弘扬雷厉风行的作风,激发勇往直前的毅力,我们必能闯出新天地、创出新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