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是未来发展方向。陕西正处在跨越结构调整阵痛期、新旧动能转换期、转型升级承压期的关键阶段,面临着稳增长和高质量发展的双重任务。本刊就数字经济如何引领我省传统产业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这一问题,采访了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孙喜民。
科学研判,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
《当代陕西》:2023年11月30日,全省数字经济发展大会对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部署,开展了广泛动员。我们如何准确把握数字经济发展趋势?
孙喜民:2023年5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听取省委和省政府工作汇报时指出,“以科技创新为引领,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升级改造,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积极发展数字经济和现代服务业,加快构建具有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特征和符合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要求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推动全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研发人员在榆林中科洁净能源创新研究院工艺放大平台实验室制备催化剂小试样品 新华社/供图
从发展态势看,数字经济发展速度快于经济整体发展速度,是经济发展最具活力的部分。数字经济发展方兴未艾,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制定数字经济发展战略,出台鼓励政策,加大要素资源投入,推进数字经济发展,无论是数字产业化部门还是产业数字化部门,其发展速度均明显快于经济整体发展速度。以我国为例,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已连续11年显著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41.5%,有效支撑了新发展格局的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建设和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构筑。
从发展动力看,数字技术是全球科技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深刻影响着经济发展方向和形态。数字经济具有高创新性,技术迭代更新更快。数据更海量、算力更强大、算法更复杂的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涌现,不断重塑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形态,推动数字经济朝纵深方向发展。预计到2030年,全球数据量将达到1万亿TB,算力规模将达到56ZFlPS,AI超大模型参数将达到万亿数量级。当前我国5G通信、智能设备等领域数字技术发展处于世界前列,但芯片、半导体材料设备、基础软件、工业软件等与世界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受欧美等国家和地区政策影响,我国获取先进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受到限制,要求我们必须加强关键核心技术领域创新,寻求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突破,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着力强化对现在数字技术的整合应用,推进使能技术发展,促进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升级。
西安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监控运维室 新华社/供图
从发展结构看,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内容,二八比例结构较稳定。数字产业化是完全依赖于数字技术、数据要素的各类经济活动,为产业数字化提供数字技术、产品、服务、基础设施和解决方案,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数字产业化规模占数字经济总规模的比重约为20%。随着人工智能、光子制造、卫星导航、元宇宙、量子通信等技术加速突破和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数字产业化基础持续迭代升级。产业数字化是应用数字技术和数据资源为传统产业带来的产出增加和效率提升,是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的融合,是数字经济发展的主阵地。产业数字化规模占数字经济总规模的比重约为80%。据测算,2022年我国一二三产业数字化渗透率(数字化技术在某一领域的普及和应用程度)分别为10.5%、24.0%、44.7%,产业数字化转型发展空间巨大。随着微服务架构、低代码开发工具、订阅产业模式的持续引入,工业领域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成本和技术门槛不断降低,数字化渗透率呈现加速提升态势,形成服务业和工业共同驱动数字化转型向纵深发展的新格局。
从发展要素看,数据要素对经济发展具有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关键要素。数据已经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基础性资源、重要生产力和关键生产要素,释放数据要素价值,有助于提升经济社会运行效率,拓展经济增长空间,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当前,我国数据价值化处于发展初级阶段,高质量数据供给不足、应用场景释放不够、流通机制不畅。据测算,数据要素对我国经济贡献值占GDP的比重约为0.26%,价值释放严重不足。随着政策逐渐完善、市场持续健全、技术不断发展,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资本化进程加快推进,数据要素价值将显著释放。
真抓实干,共促数字经济新发展
《当代陕西》:近年来,我省把发展数字经济作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实现追赶超越的战略性、先导性、基础性工程,坚持系统布局、统筹推进,创新驱动、应用牵引,融合赋能促进数字经济发展。
孙喜民:是的。发展和促进数字经济,关键在于真抓实干。坚持系统布局、统筹推进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数字经济事关国家发展大局,要做好数字经济发展顶层设计和体制机制建设,抓住机遇,赢得主动。”数字经济专业性强、涉及面广,概念内涵持续扩展延伸,新模式新业态不断涌现,发展数字经济是一项战略性、系统性工程,要求我们切实做好顶层设计和组织领导工作,发挥战略规划引领和整体统筹协调作用。我们立足陕西资源优势,紧扣数字经济发展趋势,从技术、产业、融合、要素、治理等方面系统布局,构建了以《陕西省“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为统领、部门专项规划和行动方案等为支撑的数字经济顶层战略规划设计体系,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目标、专项工程、重点任务,为推动全省“十四五”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重要指引。组织22个省级部门单位建立省级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数字经济各领域的政策制定和工作部署,强化了全省一盘棋的统筹协调。
中欧班列(越南·河内——中国·西安——匈牙利·布达佩斯)跨境公铁联运班列准备发车 新华社/供图
坚持创新驱动、应用牵引发展。创新是数字经济的主要特征,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在更高层次、更大范围发挥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集中力量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转化,规模化、集群化发展,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我们会同相关部门,着眼服务国家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数字技术创新,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组织实施科技创新工程,破解了一批集成电路、北斗导航系统、3D打印、仿真软件等事关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数字产业发展活力显著增强、能级明显跃升。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第三代半导体技术专利数量全国第一。西安奕斯伟联合西安理工大学、西部超导实现关键装备大尺寸电子级拉晶炉完全自主生产,助力奕斯伟硅产业基地达成国产大尺寸硅片产量国内第一。陕西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产业实现历史性跨越发展,产业规模达到1800亿元,位居全国前五。
坚持融合赋能、提质增效发展。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我们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强渗透作用,不断推动数字技术融入传统产业,加速传统产业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增强传统产业发展质效,构筑产业竞争新优势。会同有关部门大力推进数字技术向一二三产业融合渗透应用,加快推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步伐。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开展“上云用数赋智”行动,机器换人、设备换蕊、生产换线,全省工业企业关键工序数控化率、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持续提升,法士特高智新工厂被评为国家数字领航企业,38家企业被授予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称号或承担国家新模式应用项目。数字商贸快速发展,直播电商、农村电商、即时零食等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一批数字商贸服务平台相继建成投用,全省网络商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8%以上。农业数字化加快向全产业链延伸。开展粮食大田农机装备作业、北斗精准导航、精准耕整地、精准收获等数字化示范应用;聚焦“果畜菜茶菌药”等优势产业,建设一批设施农业智能化数字园区。
坚持夯实基础、适度超前发展。数字基础设施是创新发展的重要动能,夯实关键基础底座,打通经济社会发展的信息“大动脉”,要求我们统筹推进网络基础设施、算力基础设施、应用基础设施等建设,推进数字基础设施体系化发展和规模化部署,不断激活新应用、拓展新业态、创造新模式。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单位,适度超前部署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夯实数字经济发展底座。深入实施信息网络设施优化升级工程,累计建设开通5G基站9.6万座,乡镇以上行政区、重点商贸圈、交通枢纽节点等区域实现5G网络高质量覆盖。开展云网强基行动,千兆光网覆盖能力超过3800万户。持续推进云网协同和算网融合发展,谋划建设了一批超算、智算、通算中心,国家超算西安中心建成运营,未来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
坚持集约共享、精准普惠发展。数字治理是推动数字经济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有效保障。我们完善数字治理体系,用数字技术治理,对数字技术治理,不断促进政府决策科学化、社会治理精准化、公共服务高效化。政务服务“网上办”“掌上办”持续推进,“秦务员”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名注册用户超过3100万户,累计办件量突破2.4亿件;建成智慧教育示范区13个,智慧校园示范校445所,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100%;3700余万常驻居民建立了电子健康档案,医保电子凭证激活总人数超3000万人;乡村综合信息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基础公共服务更加贴近农村农民。数字经济治理能力大幅提高。多元协同治理和监督机制初步建立,网络交易领域违法违规行为得到遏制,数字经济行业组织自律性不断增强,各类市场主体合法权益依法依规受到保护。
坚持开放合作、案例有序发展。统筹国内和国际两个大局,积极参与数字经济国际合作,是重塑数字时代国际新格局的重要途径;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并重,健全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是推进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我们会同有关部门单位,积极推进“数字丝绸之路”建设,打造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着力完善多元协同共治格局,增强公共服务效能。深度融合共建“数字丝绸之路”成果丰硕,“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电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文物数字化交流合作平台等对外服务平台建成运行,西安、延安国家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持续建设,宝鸡成功获批全国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首单1210保税商品出口顺利通关。
久久为功,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
《当代陕西》:陕西在做强做优做大数字经济中有着创新研发优势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同时也推出哪些工作举措?
孙喜民:发展数字经济既要只争朝夕,更要久久为功。一是推动数字基建扩容提速。按照适度超前、高效实用、因地制宜的建设理念,加快“三网两平台”建设。全面推进5G、千兆网络等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IPv6规模化应用,提升工业互联网普及率,实施一批交通、水利、能源等重点领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项目,不断筑牢数字经济发展根基。
科研人员在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阿秒科学与技术研究中心做实验 新华社/供图
二是狠抓数字技术自主创新。提升数字技术创新平台能级,变革科研攻关组织形式,推进人才队伍建设,强化政府主导的有关组织创新,支持龙头企业带动的全产业链条创新,在通用人工智能、卫星互联网、智能网联汽车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科技研发专项,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把发展的自主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三是拓展数实融合广域空间。以智能制造、智慧能源和数字文旅为主攻方向,推进龙头骨干企业深化数字化转型示范,开放数字化平台,带动上下游中小企业转型。完善数字化转型服务支撑生态,引育专业数字化服务机构,精准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推动全产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升级,促进提质增效、节本降耗,构筑发展新优势。
四是提升数字产业集群发展能级。巩固发展集成电路、太阳能光伏、软件和信息服务、互联网等千亿级产业集群,实施高水平推进产业集群创新发展行动方案,高水平建设光子、新型显示、人工智能、第三代半导体、卫星等百亿级产业集群,前瞻性布局人形机器人、智能穿戴设备等未来产业,不断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
五是构建数据要素价值释放体系。围绕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完善政策体系、健全市场体系、发展技术体系,增强公共数据采集归集能力,促进数据要素流通交易,推进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开展标准数据产品集中交易试点,实施“数据要素×”行动,在智能制造、商贸流通等领域创设新应用场景,发挥数据赋能价值。
六是提升数字治理质量效率。加快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等领域创新应用。以“一件事一次办”集成改革为牵引,着力提升政务服务效能。扎实推进医疗、教育领域数字化,提高医疗健康信息互通互享互认水平,实施智慧校园示范校建设工程,以数字化促进社会治理科学化、高效化和公共服务便利化、均等化。
七是塑强支撑保障体系。发挥数字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作用,提升省市县推进工作联动水平,建立重点事项推进台账,明确任务清单,常态化开展督导考核。优化投融资服务体系,高效配置金融资源。提升数字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水平。树立系统思维、实干导向,构建数字经济发展良好生态,推动形成共建共享共治的数字经济发展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