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镇安县回龙镇和平村遇到落石堵住道路,在现场巡查的片长将线索上报到县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智慧平台,没过多久,县应急管理局局长就回电话指导群众拉起警戒线,紧接着施工队到场处理落石。
按照10到30户为标准,镇安县把全县镇(街道)划分为3202个片区,每个片区的负责人为片长,他们大多是从村民小组长、公益岗位人员、离退休干部、党员“四类人群”中优选而出,将党组织的神经末梢延伸到院落,壮大了基层治理队伍、缩小了服务半径。
镇安县探索实施“三建谋划、四到片区、五小工程”的党建引领乡村治理模式,着力构建以片区为单元、以党小组长(片长)为基础、以群众为主体、以大数据平台为支撑的治理体系,推进乡村治理精细化、智能化、高效化,真正把群众身边的小事办实、杂事办顺、急事办妥、难事办好。
“不打烊”的服务
在镇安县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总指挥部,县社会综治中心主任朱杰正在使用智慧平台向全县3202名片长发送平安宣传的指令。
海棠山下的镇安县城
很快,茅坪回族镇湖北关片区的片长魏青就收到了这条指令,“参与平安建设,享受和谐社会……”魏青将信息转发在了自己的片长群里,他的“掌上通”则提示本条信息已读。
“像这样从上到下发布信息,我们在疫情、防汛防滑等突发公共急情时用得比较多,尤其是在镇安县这样的山区县十分便利。”朱杰说,远一点的木王镇到县城得三四个小时车程,长坪村的干部到镇上开会单程就得两小时以上,更别提冬天落雪出村都困难,现在通过智慧平台,县指挥部可以直接与村干部视频交流。
镇安县开发县、镇、村、组、片“掌上通”,建立县总指挥部、镇办指挥部、村(社区)指挥所、村(居)民小组、片长的五级微信群,形成“一张网络”上下联通的调度系统,通过视联网系统,连接政策宣传、防汛救灾等八个专项调度平台,实现部门、镇办之间点对点横向联通、会商研判、交流情况。
各级指挥长在平时逐级下达指令、安排部署工作,在突发事件中根据情况的紧急程度,县总指挥部可以跨级直接指挥调度村和片长,片长也可以越级将情况直报各级指挥部。平台运行三年来,由片长反映的问题就有17万条。
2022年6月,30岁的魏青当选片长,此前他一直在西安务工。随着乡村治理的智慧化程度越来越高,茅坪社区党支部书记马东海想要邀请年轻人担任片长。马东海找到魏青,请他回村工作。
10月是合疗缴费的节点,魏青忙着帮片区里不方便去集镇的群众代缴费用,同时还兼顾土地复耕宣传、平安建设宣传。“在走访中,片区群众跟我反映电压太低,尤其是用电高峰期容易跳闸,我把这个消息上报到群里,很快村上就联系了供电所来给设备增容。”魏青说,从他担任片长后,这样收集并向上反映的线索已有57条,群众不用再大事小情都往村委会跑,在群里@他或者来敲敲门就行。
湖北关位于镇安县茅坪回族镇和湖北省郧西县泗峡口镇交界处,海拔1265米,是陕鄂交界著名关隘,关口内外群众大多以饲养牛羊为业,每年3月到9月,养殖户都要把牛羊赶上山吃草。
2022年夏天,泗峡口镇湖北口村为了方便游客出行,在附近的天堂山修建人行步道上山,可人行步道阻断了牛羊的路,群众找到魏青反映问题,并逐级上报到乡镇。
最终经过双方协商,湖北口村将修好的人行步道返工、重修,给牛羊通行开了个口,方便养殖户放牛上山。
无论是自上而下发布信息还是自下而上传达民情,更多优势体现在智慧平台的架构上。
比如平台将八大领域涉及的所有部门已建成数据库和公安、水文、环保、应急、水利、林业等部门的监控系统全部整合接入大数据平台,实现信息数据共享;将全县所有户籍人口、地理基础信息以及各级指挥机构人员和所有片长信息全部录入大数据平台,便于指挥调度。同时,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统,精准定位片长、智能化管控片长。
更要紧的还是人力的整合。不久前,镇安县医院片区的片长反映县医院此前收治过一名没有户籍、身份证、医保的摔伤患者,因为无处可去,伤势痊愈后一直住在医院内,陆续产生了27万元的费用无力承担。片长把这一线索反映到了平台上,朱杰协调民政、卫生、医保、信访等部门,减免费用,为患者补办了身份证与户籍,并将他送去敬老院集中供养。
“这个片长也是医院的院长,这名患者在医院住了三年,院长也找过相关部门,但是一直都没有解决,依托这个平台和机制,由综治治理中心牵头,所有部门、镇办参与,最终才能圆满解决。”朱杰说。
在村一级,源于青铜关镇丰收村的党心民心聊天室正在承担起及时观风听雨报冷暖,一平台受理、一站式服务、一张网共治、一揽子解决群众合理诉求的任务。
2022年,青铜关镇干部在工作中发现,此前的乡村治理模式突出部门具体工作,不能覆盖群众所有的诉求。“最主要是党建引领的作用不突出。”青铜关镇干部王静说,经过梳理,他们发现群众反映的问题40%集中在生产生活困难、党风党纪监督、乡村振兴期望和未来发展建议等方面,于是以丰收村为试点,探索“1+5”的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新模式。
“1”指的就是党心民心聊天室,通过聊天室把群众反映的问题收集上来,通过组织延到片区、议事议到片区、课堂开到片区、干警派到片区、智网建到片区五条途径解决,提升基层社会治理效率和能力。
在丰收村党支部书记张健看来,党心民心聊天室并不单指一个具象的房间,而是一种治理模式。群众在聊天过程中会更放松,他们反映的问题,党员中心户有能力解决就解决,解决不了就会上报给由村干部兼任的党小组组长,再解决不了就会上报到党心民心聊天室,由村“两委”来协商解决。“逐级上报、层层解难,基本上就能实现把问题解决在基层。”张健说。
2023年3月,丰收村四组的烤烟大户张富宏想扩大种植面积,但是他选择的地块在半山上,农用车到不了地头,只能靠人背肩扛。张富宏把问题反映给党员中心户赖胜华,经过党心民心聊天室研判,这个问题靠村集体就能解决。
于是,丰收村调来一台挖掘机,很快在半山上修建了一条300米长的产业路,连接上这块“飞地”,张富宏的烤烟面积从前一年的26亩增加到31亩,仅这多出的五亩地就增收两万多元。
当然,也有些事仅靠村集体的力量远远不够。前不久,村里一家农家乐老板周婷找到党心民心聊天室,她想通过抖音推荐自家农家乐,却不知从哪能学习到拍摄技巧和文案编排。
村“两委”一时找不到这样的能人,恰好驻村单位省信用联社能对接上省广播电视台的编导,就专门请编导到村金融驿站上了一堂课。后来青铜关镇又专门邀请了教育机构的老师,给全镇有需求的群众讲解视频拍摄技巧。
一些共性的问题也能通过这样的方式及时解决,将矛盾化解在基层。西康高铁项目过境丰收村,出渣洞口就在九组。每天作业产生的噪音和扬尘直接影响20户群众的生活,党心民心聊天室收集到线索后,青铜关镇派出分管项目建设的人大主席兰方文和高铁项目部沟通,通过开现场会,要求施工方增加人工清扫频次,增加洒水车和喷淋设备。
“像以上这些问题,都不属于我们原有的治理模式中的八大类内容。”张健说,“1+5”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从设计层面来看,弥补了原有的机制没有覆盖到的缺陷,对于群众而言,许多面对面说不出口的烦恼,通过微信等线上渠道能及时反映并得到回复。
精细化的解忧
2021年,达仁镇狮子口村改为狮子口社区,增加了三个移民搬迁点,人口也从原来的1057人,翻倍增长到了2400多人。来自全镇七个村的群众聚集在社区里,不同的生活习惯带来的丰富需求,一时间全部涌在了社区工作人员面前。
“农家书屋”丰富乡村孩童课外生活
有群众向片长反映,社区留守儿童多,孩子的家庭作业无法独立完成。社区立刻组织学生家长、镇干部、学校老师等六名志愿者,安排在每天下午5点到6点,为三年级以上的学生进行课后作业辅导。
还有群众反映,搬迁点的房屋没有大修基金,这几年楼顶漏水、雨污管道堵塞、基础设施破损都没有资金解决。社区党支部书记余银忠通过招商引资,引进光伏能源企业,将搬迁点楼顶出租给企业,建设3500块光伏板,用租赁费支付公共设施的维护费。
然而最令余银忠忧心的是社区内残障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2023年春节后我们安排片长摸底,掌握到社区内有残障人士292名,有的亲属外出务工,部分人有托养和就业的需求。”余银忠说,当年夏季,狮子口社区就建起标准化的残疾人托养中心,选址社区正中央,方便各个搬迁点的残障人士前往,并配备了执业医师、康复理疗师和护理师。
来托养的残障人士每天在中心吃两顿饭,还可以有简单的文娱活动。托养中心特意将门口的台阶修成斜坡方便轮椅出行,又在餐厅隔壁单独隔出了一间手工作坊,组织残障人士加工手工布鞋、编织品增加收入。
下午4点,作坊里七八名工人手中针线翻飞,这是社区干部通过抖音直播接来的订单,剪鞋底、绣花纹、缝鞋帮……流水线上,脱贫户章艳正低头绣得十分认真,通过在小作坊里做布鞋,章艳一个月也能收入1200元。
“五小”工程中的小服务,就是要由村党支部组织,片区党小组和片长为群众提供服务,推动群众生活品位提升。
回龙镇地处镇安北大门,小地名叫疙瘩寺,用当地群众的话说,疙瘩寺的人爱“扯筋”。虽然处于镇安柞水两县交界,但是回龙人眼看着柞水人办起了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一回身又陷入地皮纠纷、邻里矛盾、打架斗殴的“疙瘩事”之中。
“当时因为没有好的产业,群众收入低,对政策的理解也不够,房前屋后都是垃圾,开车从柞水到镇安,落差很大。”回龙镇党委书记倪静说,回龙镇新增120个网格、148个片区,依靠着党支部联系党小组、党小组联系党员、群众,确保政令畅通。2023年夏收时,许多群众外出务工赶不回来收粮。回龙镇以党小组为单元、片区为小单元组成互助组,按片区逐片推进,圆满完成夏收工作。
片长自下而上征集群众意见时,不少人提到了村卫生室的完善问题。回龙镇在全镇六个村都设置村级卫生室,由镇卫生院派专人包抓每一个村,在人力、资金、药物储备等方面由人大代表监督监管,保证卫生室合格开放、规范管理,满足村民就近就医的公共健康需求。
“群众没啥大事,但是没有小事。我们要把群众的小事办实、办好,解决他们最苦恼的事。”倪静说。
宜居的生活
一条乾佑河,隔开了回龙镇宏丰村和回龙社区,再加上东西两侧的熊地沟和梓桥沟,像一只挥动翅膀的蝴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适合康养。沿河两岸居住着两个村(社区)900户群众。
每逢雨季,乾佑河水位上升,原有的旧桥存在安全隐患,背靠梓桥沟的宏丰村村民就无法过河,只能在涨水之前把足够的物资运过去。“我们不但运物资,还得把干部运过去,宏丰村有两个高铁项目部,还有市级农业产业园区,一到洪峰过境都出不来,得把干部派过去。”倪静说,群众反映线索后,回龙镇争取资金和项目架设乾佑河跨河大桥,施工方已经进场,预计今年4月通车。
“这多亏了小建设,才能促进乡村建设,小建设改变了环境,改善了村容村貌。镇安县在奖励小建设的过程中,为乡村建设提供了基础,激发了群众的内生动力。”倪静说,镇安县建立小型基础设施建设指导清单,由片区党小组负责,划分党员责任区、党员先锋岗,党员带头开展片区小建设,改善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
小建设由镇统筹、村建设,坚持因地制宜、方便实用、避免浪费的原则,建设便民、利民、乐民小设施,促进乡村美丽宜居。
在双龙村沙湾片区,屋舍整齐、道路洁净,路边还有免费的公共停车场和运动场地。以前的沙湾雨天一腿泥、晴天两脚灰,推进“小建设”之后,双龙村沿着水渠修建水泥路,建设小果园、小菜园,利用旅游资源优势开发历史体验区、农耕体验区、特色民宿、特色美食等,吸引了不少游客。
2022年初,沙湾交易大厅正式投入使用,把全村闲置的房屋、地块、果树、菜园、畜禽盘清之后,交给村集体统一出租,获得的收益93%归群众、5%属于交易大厅、其余2%积累到村集体经济。
茅坪回族镇共有三处搬迁点,都是一梯两户的楼房。片长发现群众有种菜需求,却只能用泡沫箱子种菜,影响环境整洁。茅坪镇由村、社区牵头,在搬迁点周边流转土地,建成平均20平方米的小菜园,出租给群众。
从高山上的五福村搬来的杨堂茂,以一年80元的租金租到了一块菜地,种上了家常的葱蒜苗、豆角和辣椒。“2022年6月签协议时,第一批建成的小菜园一下就被群众订完了,现在还有人到社区来排队等人退租。”茅坪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柯贤喜说。
小菜园供不应求,社区又根据群众需求在闲置地建设一层彩钢房,开辟小仓储,与群众签订仓储间租赁合同,方便大伙放置柴火、农具。
狮子口社区的小菜园与其他地方不同,社区将小菜园底部垫高40厘米,并在两侧修建了一米宽的道路,将托养中心的20人分成十组,每两人负责一块菜地。“我们这里的残疾人大都需要坐轮椅,菜地底部垫高了,他们坐在轮椅上也能种菜收菜,两侧留下一米的路刚好够轮椅经过,种子由社区提供,种出的菜给托养中心供应,多余的他们也可以带回家。”余银忠说,其余80多块小菜园面向普通群众出租,每块地年租金30元。
此前,茅坪回族镇部分村落并没有自己的公厕,有些群众家里也没有厕所,尤其是社区门前的这一排住户,晚上还得到社区来如厕。片长上岗征集民意,群众最期待“厕所革命”。
茅坪回族镇先后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改厕工作,由镇农综站牵头,在全面掌握全镇范围户厕情况的基础上,制定符合实际的工作方案,做到“一户一档、一村一册”。各村利用村上的预留用地,按照三到四户一个化粪池进行改厕。
户厕改造的同时,茅坪回族镇六个村一个社区建设完成八座公厕,有些已经达到了旅游接待的标准。
小建设开展以来,镇安县共建成小果园915个、小菜园845个,新建农村垃圾污水站22个、改厕1500座、改圈200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