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气”旺不旺,是衡量乡村振兴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近年来,阎良区聚焦用党建引领人、用阵地吸引人、用活动凝聚人、用服务温暖人,做大党组织“朋友圈”,做浓乡村“烟火气”,切实让党建融入群众家长里短、欢声笑语,让乡村生机盎然。
归整集体“三资”
长山村一年一度的村民分红大会如期而至。曾经,这里一没产业、二没资金、三缺资源,是无人问津的偏僻薄弱村。是什么让原本“一穷二白”的长山村,变成发展势头迅猛的振兴示范村?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要看领头羊。
为打破村集体经济发展困局,长山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李明华上任迈出的第一步,就是将一批被违规占用的集体“三资”捞出“水面”。
“破家值万贯,何况村集体,只要‘归整归整’,不会一穷二白。咱们党员干部一定要做示范、带头干,你们和你们亲戚占用的“三资”都收不回,你让群众怎么看?包括我在内,无论任何个人在村集体面前都要矮三分。”李明华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党员发挥示范作用,才能让群众看到方向标。长山村从党员干部以及身边的亲属入手破局,通过大大小小100多次会议,依法依规收回了被侵占的集体资产,在西安市率先完成产权制度改革试点。
生长旺盛的瓜苗
甜瓜是阎良区的特色产业,也是长山村的主要经济作物之一。为了带领乡亲们做好甜瓜产销,村党支部决定让村里的甜瓜种植大户、老党员陈海娃担任党小组长,而像这样的党小组一共有六个。长山村努力让每一个党小组成为乡村振兴产业突击队,成为党在基层引领人民努力奋斗的一面旗帜。
带头拆房修路、带头开展“三资”清查、带头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在长山村,“我是党员,我带头”已经深深地烙印在党员心中。
支部强,党员强,人心就齐了。
前些年,长山村进城务工的人越来越多,务农的人越来越少。针对村里无人耕种土地逐年增多的现状,李明华提出流转土地发展集体经济的想法。
说起来容易,干起来难。面对村民的不理解,李明华并没有轻言放弃,他带领党员干部挨家挨户做工作,耐心细致地向大家分析利害关系。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村“两委”、党员干部的努力下,“土地延包大田全流程托管”得以在长山村实施,连年流转并推动托管土地1400亩。
2022年长山村为村民分红41万元,村民们当着“甩手掌柜”,也能增收致富,实现了“农民离地不离乡、离乡不愁地、不种保收益”的良性循环。长山村也圆满完成全国第二轮土地到期后再延长30年试点,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深化农村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长山村的日新月异,根本在于村上有一个好班子,有一个好的党员队伍。近年来,阎良区坚持将强化村级党组织队伍建设作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源头工程,通过构建实绩化管理体系,创新实施“1+1”党建订单,开设“书记论坛”等,不断促进党员干部的能力提升、作用发挥,全面打造素质过硬的乡村振兴“主力军”。
打造自己的“村BA”
滨河村位于阎良区新兴街道,由水北、官路两村合并而成。曾经的滨河村,阵地布局不合理、功能弱化、作用发挥不充分,犹如穿村而过的石川河一样,将支部和群众隔在两岸。
为破解村子发展难题,滨河村“两委班子”多次研究论证、探寻出路。
“村BA”篮球赛
“把阵地好好拾掇拾掇,把办公用房都利用起来、开发出来,只要群众来得勤了,咱的工作也就好开展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宋小宝这样讲道。借2022年底阎良区对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功能统一优化提升的机会,滨河村抢抓先机,从阵地提升中盘活带动了村域发展。
滨河村聚焦“河村互补、河村共赢、河村联袂”定位,在硬件建设上,注重与石川河景区配套互补,强化服务、丰富体验,实现服务引人、引流旺村;在挖掘特色上,注重塑造石川河岸群众生产生活历史文化,留住乡愁、凝聚乡人;在亮点打造上,改善村容村貌、发展餐饮美食、配套儿童娱乐设施,着力将滨河村打造为城区“后花园”。
按照“河村一体化”发展规划,滨河村成立了阵地功能优化提升工作专班,发动党员干部积极建言献策、策划项目、参与推进等,共同打造接地气、聚人气、有生气的党群阵地。
项目建设如火如荼。宋小宝带领“两委”班子对接区街部门单位,搞清政策、吃透精神,协调指导设计、施工单位施工。按照河村互补思路,对原阵地空间重新布局规划,打造图书室、健身房、书法室等室内休闲娱乐空间,配套充电、热水等微服务;按照河村共享思路,建设口袋广场、笼式篮球场、乒乓球场,配套照明等设施,满足不同群体群众的需要;按照河村“联袂”思路,建设群众大舞台、亲子乐园、组建文体协会等,开发文艺功能,提振群众精气神,丰富群众游玩体验。阵地提升以来,滨河村配套安装文体器材50余件,投入资金50余万元。
改造提升后,党群服务中心广场的傍晚,一场场“村BA”篮球赛火热举行。伴着赛场内外的激情,滨河村的夜晚不再沉寂。
“自从有了这个篮球场,村里一下子热闹了许多。一听见广场有响动,就把我们吸引来咧。”“这里有亲子乐园、游乐设施,夏天晚上没事,我就带着孩子过来玩耍、乘凉。”村民如是说。
阵地的“C位”留给了群众,滨河村党群服务中心变成了村民群众想来与常来之地。在这里,生人变熟人、熟人变亲人,党群距离拉近了,人气、生机、烟火气也愈发浓厚了。
以滨河村为代表的阎良区村级党群服务中心主阵地建设成效显著,全区各村共腾退整合360余间闲置、同质办公室,因地制宜打造出各类学习休闲娱乐场所,“见缝插针”式建设文体广场达230余个,在党组织和群众之间,架起了一道坚不可摧的桥梁。
提高村民“参与度”
推动基层治理必须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其要旨是激发参与意识、提高参与度,在基层治理中协同共治。而如何提高参与度?出发点是服务,根本在于认同。
为村里年过80岁的老人过生日,是老寨村党支部2022年初推出的一系列服务举措之一。一份小小的礼物,一声真诚的问候,让老人和孩子们体会到来自乡土的温暖和美好。
杨梅,全国劳动模范、陕西省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阎诚脆枣专业合作社技术员兼工会主席,也是带领村民致富的“领头羊”。定期在老寨村的党代表工作室接待群众来访、解决群众诉求,是她日常工作的主要内容之一。
在老寨村党群服务中心,随着“一次性告知”“限时办结”“全程跟踪督办”等制度的建立健全,服务扁平化、便捷化程度不断提升,村民群众切实感受到了“只跑一次,就能把事情办好”的温暖服务。
“以前这里遍地都是污水沟,气味很难闻,到了夏天苍蝇、蚊子啥都有,人都没办法到这个地方来。”曾经,村中的臭水沟让村民生活苦不堪言。
为了彻底解决这一群众的烦心事,老寨村党支部通过多方协调,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将臭水沟改造成了景观池,将原本的脏乱差变成了眼前的田园诗画。
与此同时,老寨村坚持“一村一品”强产业,通过实施“村党支部+村股份经济合作社+社会资本参与”发展模式,大力发展特色门球基地、民宿、油坊、电商及蔬菜瓜果种销等产业,实现了集体经济的长足跨越。
从发挥党建引领入手、从改善人居环境出发、从找寻主导产业破题,一手抓基础设施建设,一手抓产业经济发展,老寨村实现了华丽蝶变。
随着一次次服务的温暖人心,一件件实事的排忧解难,群众的认可度高了,参与村内事务的热情也有了,从袖手旁观变成了争相来干。
为了最大程度集民智、汇民意,老寨村成立了以村党支部为核心,村党组织代表、村委会代表、村集体经济组织代表、村监委会代表、村民小组长代表、村民代表、本村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代表、乡贤等八类代表和相关利益方代表同步参与的“1+8+X”村级民主协商议事机构——村民理事会,同步成立了六个村民小组理事会,定期就村里的大事小情展开协商。
经过议事协商,老寨村先后解决了红白事铺张浪费问题、村庄环境难以长效保持问题、党群服务中心阵地建设问题、村组道路积水问题……老寨村也被民政部评为全国村级议事协商创新实验试点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