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当代陕西 / 正刊 / 2024年 / 第24期 / 正文

县级工业园如何保持“个性”?

——以旬邑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园为例
来源:当代陕西 发布时间:2025-01-07 15:43 作者:本刊记者 徐旻禾

县级工业园大多面临招商难,“拾到篮子都是菜”导致产业园不专、不精,有的成了“大杂园”。

旬邑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却瞄准中医药和大健康产业谋篇布局,清退不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企业,拒绝亩均效益不佳的合作,一路做“减法”。

正是这种“减法”让这个地处渭北小镇的工业园年产值突破59亿元。

“只有做专业化产业园,才能够形成独特的产业集群,吸引相关企业和人才,提升园区的整体竞争力和吸引力。”旬邑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管委会主任胡伟说。

以产业适配选择入园企业

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的前身是太村产业园,设立初衷是为了改变旬邑县产业一煤独大,财政收入形式单一的问题。和众多工业园一样,也经历了“成长的烦恼”。

成立之初,园区发展定位以无污染的加工制造业、物流业为主。因为想要多条腿走路,不单纯依靠煤化工产业,所以太村产业园包括绿色农产品加工、包装材料、物流产业、矿山机械制造、现代医药制造等7个片区。

旬邑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园

通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优化招商引资政策,成立7年后,园区招引进企业16家,工业总产值5.31亿元。

“拾进篮子都是菜”的发展思路使得园区的专业化程度较低,同质化内卷严重,年产值占县域经济总收入的2%—5%,其中煤化工企业的收入仍然占95%以上,没有实现最初多条腿走路的设想。

旬邑县开始思考,什么是当地独有的特色?

环顾产业园四周,全县面积1811平方公里,67%被森林覆盖,有悠久的中药材种植和销售历史,国家药典中1000多种药材旬邑县有685种,道地药材21种。

2017年,旬邑县委、县政府在充分调研、反复论证的基础上,改变了园区发展思路。太村产业园区更名为旬邑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园,总体规划面积8平方公里。

更名后的园区围绕医药和食品两大主导产业,重新划分形成生物医药产业区、食品加工产业区和高新技术研发区3个区域,依托旬邑县优越的中药材资源禀赋,承接西安、咸阳等周边城市及东南部工业重镇产业转移,促进县域园区经济创新升级,实现中医药产业集群化、集约化发展。

“全国共有9家中药材专业园区,要实现突破,就要保持园区‘血统’的纯正。”胡伟说,转变思路后,旬邑县痛下决心,取消了煤化工产业园的编制,清退占产值贡献大头的煤化工企业,并坚持走生态发展的道路。

旬邑处于渭北“黑腰带”,拥有丰富的油、气、煤资源,但拒绝回到煤化工园区的老路,走绿色低碳发展路径。

“曾经有其他地市想将整个化工园区搬迁到旬邑来,我们考察时发现有污染企业,就拒绝了。”旬邑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园纪工委书记王天寿说,园区在招商时紧紧围绕主导产业,主动规避掉可能影响绿色发展的因素,不一味追求产值。

外省有一家科技型企业,相中了园区三期50000平方米的厂房,建成后每年可以贡献产值超过4亿元。但在环评过程中,发现这家企业的产品在生产封装时需要进行电镀,园区污水处理厂对电镀后排放污水中的重金属难以分解,会造成水质污染,只能忍痛割爱。

作为园区的头部制药企业,2023年,陕西海天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天制药)年销售额14亿元,其中10亿元来自四季抗病毒合剂,这一单品全部产自旬邑县中医药健康产业园。

随着海天制药二、三期建设接连开工,产能又将扩大一倍,2025年园区产值有望突破80亿元。

以亩均投资强度供地

海天制药落户后,中国中药控股有限公司在旬邑投资成立陕西一方平康制药有限公司,发展中药饮片、中药配方颗粒生产及销售,项目总投资约3.9亿元。

药企外包装车间 视觉中国/供图

陕西一方平康制药和海天制药作为药企中的龙头企业,对中医药产业链的上下游企业具有吸引力。“同类企业或者上下游企业之间,业务往来中的互相交流比我们去企业宣传效果还好,这就类似朋友圈招商。”旬邑县招商小分队队长吴博说,“目前招商在谈项目中60%都围绕着产业园区,一家大型中药材加工企业和下游药品包装企业已有入驻意向。”

中医药健康产业园招引的企业也从粗放型加工企业向高科技企业转变,核心区已入驻企业43家,其中医药企业 23 家、食品企业14 家、配套服务企业6家,对不符合园区规划和产业定位的企业,逐步进行产业置换,对已入驻不符合发展定位的企业,由政府进行收购、清退,逐步实现向园区主导产业方向发展。

做到了园区产业的纯,旬邑还在追求入驻企业的精。在招商过程中优中选优,特别是招引能解决行业共性问题或者填补业内空白的企业。

2024年9月,在第三届“人才兴咸”大会上,中医药健康产业园与浙江海宁一家生产植物提取胶囊的企业签约,企业将安装10条全自动植物空心胶囊生产线。项目一期达产后,年产植物胶囊50亿粒,可实现产值约2.75亿元,纳税约3575万元以上。

现有胶囊外壳大多是明胶制成,按照相关部门的要求,2025年胶质胶囊外壳将逐步退出市场,新企业利用小麦粉和土豆粉做植物胶囊,能够与园区海天制药等药企形成上下游供应链。

2020年起,旬邑县就开始有意识地收紧土地政策,根据亩投资强度划定土地使用面积,平均每亩地的投资强度为200万元。这意味着,如果企业需要使用50亩土地,就得投资亿元以上。

这对于入驻的小微企业来说,前期重资产投资很有压力。于是园区在核心区开工建设20万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分为食品区、电商区、外用药品加工区、中医药萃取提取区,可同时容纳30家企业办公,解决小企业建不起厂的问题,为中小企业孵化、成长提供场地保障、创业指导、市场指导、政策落实等一体化服务。

中医药健康产业园曾规划过一个占地百亩的中药材交易中心,用于药材保质保鲜。但随着土地指标收紧,旬邑在高速口建设现代物流园,把全县6条产业链的产品都放进物流园,既不占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宝贵土地指标,又能带动全县6条产业链协同发展。

在园区有一块土地,是特意为企业研发和高端医疗留出的研发大厦和创智中心用地。目前企业进行中药材农残、重金属残留和食品企业的相关检测都要到彬州市甚至咸阳市,研发大厦投入使用后,园区将与企业联合建造检测平台。

而创智中心的一部分,将留给一个投资2.4亿元的高端医疗项目,那里将成为园区产值新的增长极。

按入园企业需求排忧

固废、蒸汽、污水处理,都是困扰药品企业发展的共性问题。“药渣处理是制约药企发展最大的问题。”陕西海天制药旬邑分公司安全环保主管孙航直言不讳。

此前海天制药也寻找过企业来处理药渣,但当满负荷生产时,每天会产生近50吨的药渣,需要专辟场地用于堆放。

海天制药二期投产后,年产1.2亿瓶四季抗病毒合剂,药渣也将翻倍。产业园及时招引药渣处理企业入驻,通过将药渣粉碎,加入生物菌进行发酵后变成有机肥。

在土桥镇一农业园区,600亩果园试用了经过处理的药渣有机肥,覆草、驱虫、灭菌的效果已经显现。这个项目既破解中医药企业的药渣处理难题,也促进园区生态治理和废弃资源综合利用。

旬邑县在坚守生态“红线”的同时,一路为企业“开绿灯”,不断提升园区竞争力。

2018年,为了解决企业的用气问题,中医药健康产业园斥资1.21亿元规划建设了集中供热项目,利用天然气集中供热、供气。然而天然气价格受季节影响波动大,冬季高峰期时价格是淡季的两倍。

考虑到企业用气不能享受民用天然气补偿,园区出资补贴企业,以保证企业成本稳定性。

但一味补贴并不是长久之计,园区与中国化学集团签订框架协议建设生物燃料厂,利用旬邑县70万亩玉米秸秆和50万亩苹果树枝作燃料,不但解决了秸秆焚烧的问题,还能为企业节约一笔不小的成本。

中医药健康产业园坚持走绿色低碳发展新路子,尽管现有的生产污水经处理排放已经达到Ⅰ类水质,但园区又投资1.2亿元建设污水处理厂二期,日处理污水达1万吨,通过回收第一次处理的中水,将其中固态的钠盐和钾元素再过滤一次,实现绿色低碳零排放。

“我们观察发现,第一次处理的污水虽然已经达到排放标准,但是长期排放的土地周围会形成盐碱,经过二次过滤之后的水,96%作为再生水用于园区企业的工业消防、绿化喷淋用水,剩余4%通过电炉成为蒸汽回收利用。”王天寿说。

物流和仓储是困扰企业发展的又一障碍,“目前我们运送原材料车辆常常存在从西安、咸阳空载来去的情况,如果园区能有配套的物流就能节约一部分成本。”长青生物负责人李宏振说。

针对企业提出的物流车辆空载的问题,产业园摸排出旬邑县目前还有约6家煤矿正在生产,为了保护当地的水环境不受污染,都是运往别处加工,园区正在帮助企业与煤矿进行对接,争取将拉煤车单程利用起来。

责任编辑:刘洁玉

上一篇

下一篇